云浮融媒记者 游思明 通讯员 朱正宇
春日暖阳下,云城区前锋镇崖楼村的银田南药种植基地内,千亩种苗在智能大棚中舒展新芽,青山掩映间,现代化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根系发达、叶片肥厚是优苗标准,移栽时要注意土壤湿度和间距……”在大棚里,乡土人才刘子琪蹲在育苗圃手持一株三叉苦苗,向农户讲解种苗分级技巧,她一边示范操作,一边将理论要点融入田间实践。这种“理论+实操”的动态培训模式,已成为基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常态。
从种苗繁育到移栽管护,农户“家门口学技术、田间地头变课堂”,逐渐掌握南药种植的核心技能。在这里,每一株药苗都承载着致富希望。
可曾想,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曾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山地。2015年,面对家乡土地荒芜、年轻劳动力外流、留守群体生活艰难的困境,时任云浮某连锁药店副总经理的刘子琪,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高薪职位,回乡成立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十年间,她带领团队开荒地、架大棚,建成育苗大棚8.2万平方米,将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中药材生产溯源管理系统引入田间,通过温湿度精准调控、光照智能补足等技术,实现南药种苗繁育标准化、现代化管理,年产岭南大宗药材优质种苗超2000万株,辐射带动粤桂湘等地南药产业化种植2万亩以上。到2025年,这片曾经的荒地已蜕变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南药产业重要的种苗基地,兑现了“让撂荒地生金”的诺言。
在前锋镇人才驿站的政策扶持、技术对接、资源整合的服务牵线下,广东银田公司柔性引进7位南药领域专家,与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共建“产学研”基地。高校专家团队驻点攻关广藿香等南药生态种植技术,企业提供田间实验室,将论文成果转化为标准化种植,形成“专家带团队、团队育骨干、骨干教农户”的传帮带模式。目前,前锋镇人才驿站联合镇农业部门、经济发展部门逐步孵化项目向精深加工、康养旅游产业延伸,推动“南药+产、学、研、旅”全链增值。
十年间,刘子琪带动崖楼村周边65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推动基地与华润三九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通过订单种植、品牌联营拓展市场,将岗梅、鸡血藤等药材直供制药产业链,构建起“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实现户均年增收2.7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2万元,为村民提供了13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集体入股享分红,实现“三金增收”,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形成“培育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2024年,银田南药产业园成功入选广东省“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十大典型案例,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
下一步,前锋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持续深化本土人才培育,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举措,让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破土成才,让田间地头的“新农人”“田秀才”“土专家”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形成人才带动产业升级,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