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助手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云浮 > 民风民俗 >正文
新兴吃新习俗
  • 时间:2019-08-16 15:58
  • 来源:新兴县人民政府
  • 浏览:-
  • 分享到:

据《新兴县志》记载,建国前,县内农民在早、晚造新谷登场的次日有“吃新”习俗流行。“吃新“又称为“尝新”“新谷节”,建国前,新兴的“吃新”习俗颇为流行。新兴的“吃新”与一些地方只吃“六月造”不同,新兴吃两造新。具体时间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子,由农户根据各自稻谷成熟情况和收割的具体时间而定。一般在农历六月造和十月造,早、晚造稻谷登场的次日举行。

稻谷成熟后,在开镰收割,新谷登场的次日,即“吃新”当天,家家户户早早来到田间,先精心摘取颗粒饱满的稻穗,捆扎成稻束,把它们悬挂在农舍门厅的两旁,供奉在中堂的桌案上,祭拜谷神和祖先。同时打下些新稻谷,整成新米做成饭。再摘些蔬菜瓜果做成菜,还要杀鸡宰鸭,捕鱼捞虾,买酒称肉。中午时,摆酒设宴,请来亲戚邻居,同吃同庆。并将第一餐第一碗新米饭连同酒菜一起,让家中诸神和祖先先尝,感谢他们的保佑,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这种在县内农村广为流传的习俗谓之“尝新”。 餐席以新米饭为主,还有鲜嫩的茄子、辣椒、黄瓜、南瓜、豆荚等时令蔬菜以及鸡、鸭、鱼、肉等。农户以七线禾穗置饭上蒸熟,象征丰收在望。有的地方争先尝新,先收割一小块稻谷整米做成新米饭,新米饭要掺一点旧米饭,表示新旧交替。祭神祖时,除了新米饭,还摆上“三牲”(猪头、公鸡、鲤鱼),炊黍糕(黍仔又称黍米、小米,用其蒸炊的一种米糕),先敬神农和土地,再敬家神和祖先。然后合家或全村聚食畅饮而乐。

新兴自古就有吃新节的习俗,吃新之俗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之一。据考证,“吃新”习俗最早可追溯至黄河流域的周部落先民,并且在我国早期的古籍《诗经》、《礼经》、《淮南子》等中均有记述。“吃新节”的主要内容是贡奉新谷、祭拜谷神、祭祀祖先,按长幼辈分依次入席尝新等礼仪程序。在以农业为传统的社会里,农业文明始终是我们先辈们精神的盛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岁无暇”,农民在经过一造的栉风沐雨的田间劳作,终于迎来了收获。他们把夏秋的收获变成了可睹、可握、可以品尝,通过品尝来感受收获的喜悦,到了收获辛劳成果的时候,当然要好好庆祝一番了。于是家乡人自古就有了过尝新节的习俗。吃新时那幸福场面我们无法感受得到,但一定是是很让人回味无穷的,我们不妨想像一番聚食畅饮的场面:男人们喝酒经喝到很晚,喝得东倒西歪。平日里起早贪黑,盼来了收获,这样的时节,好不容易放松一回,谁也不会放过好好地享用一回,划拳的划得个天昏地暗,不会划的,对酌细饮。等到月儿当空,女人们会领回自家的男人。喝醉的,会在禾坪里摆开阵势,挥舞着红腰带,打起醉拳来,在好事者的怂恿下,又是拳脚功夫,又是摔交,又是跳桌子,翻跟头,鲤鱼打挺,欢呼声,呼哨声,此起彼伏,闹腾够了,酒也醒了,酒醉的男人在女人的责怪声中遁去。稼穑劳作的辛苦在热热闹闹中消散,又得准备明天收割未割完的稻谷。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堂屋里挂起了新谷穗、小米穗、新豆瓜果等,以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美满。因为吃新重在新字,用新米所煮出的饭刚柔合道,燥湿得宜,香溢满堂。同时,吃新不仅是为了庆祝收获,也是为了迎接复秋的到来,为了补充营养,充沛体力,所以还要吃肉――这便是农民所期盼的第二次开荤。

考究“吃新”这是个农事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吃新” 节也许是唯一没有确定日期的节日。有些地方一般吃“六月造”,其时约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各地即吃新的日子也有所不同。这正如民谚所说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有些地方吃新是在“复秋”季节和“双抢”的日子。 “吃新”是不少民族的隆重节日,如壮族、白族、景颇族、侗族、阿昌族、布衣族、仡佬族、苗族、彝族等民族都有“吃新节”“尝新节”习俗。苗家的“吃新节”在农历七月十三日,在节日中,以稻苞或新米饭为供品,同时备有肉、鱼、酒帮芳香鲜美果品等祭祀祖先。为造成热闹欢乐的气氛,一般家家户户都要休息三四天,以便参加各种活动,如斗牛、赛马、射箭、跳芦、笙、男女谈情说爱等等。有的地区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过,反而以此为荣。云南有不少少数民族,在粮食收割前,都有“尝新”习俗和“喝新酒”仪式,以谢神灵赐予粮食和美酒。如哈尼山寨,每当七八月间,各地要举行吃新米仪式,烤出新米酒,备办一桌丰盛的饭菜,敬请邻居和长者来家做客,一道喝新谷酒一边唱酒歌。又如纳西族也有尝新习俗,小麦成熟后,要在立夏节做新饵块尝新,同时在房前屋后撒上灶灰驱邪。在各种农作物成熟时,都要尝新,但最重要的是稻谷尝新,时间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五日内举行。广西隆林地区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拿新米、酒、肉到田头去祭祀,然后摘下最大的稻穗和小米穗挂在灶上,这以后才能吃新米或新包谷。吃新节是仅次于过年的大节。

上述可见,“吃新”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十分盛行的,有些地方重视呈度仅次于春节。时至今日,远至云南、四川、贵州,近的如广西的壮族,省内连南、阳山等瑶族同胞聚居点,还十分盛行“吃新”习俗,虽然“吃新”习俗并非少数民族所独有,在汉族人聚居地也十分流行,但盛行至今而且传承得较好,当数少数民族地区了。新兴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及后,为壮、瑶族生息之所,南宋时被誉为“瑶僚杂居”之地,元朝时则说“据期间者为瑶人,不隶版籍,平居耕食自如”。可见,新兴过去有过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结合新兴的历史、人文地理则不难理解过去盛行于新兴的“吃新”习俗了。观究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吃新节”,它与新兴的“吃新”习俗颇为近似,如新兴“吃新”中的宰牲、炊黍米糕、祭祀土地、祖先,集中饮宴等仪式,因此,很有可能新兴的“吃新”习俗是由曾经生活在新兴的壮、瑶人演变流传下来的。

 

“吃新”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收好管好丰收的果实,种好下一造农作物。过去,新兴人很注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但在建国后此俗已逐渐淡化。

[文/甘培郁  此文章已编入《新兴风物》一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