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资讯中心 > 县(市、区)新闻联播 >正文
我市扎实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 织密民生水网 筑牢丰收根基
  • 时间:2025-11-21 11:25
  • 来源:云浮日报
  • 分享到:

 郁南县云霄灌区二期渠道春耕航拍   (资料图片)


  云浮融媒记者 朱晓岚 通讯员 叶炜平

  初冬时节,云浮乡村稻浪起伏,渠水清冽映蓝。新兴县共成水库灌区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对一段新渡槽进行最后浇筑。“一标工程进度已超七成,年底前就能全面完工。” 现场负责人介绍道,该工程将改造26公里干渠,建成后不仅能改善2.61万亩农田灌溉条件,还可新增1.41万亩灌溉面积,大幅提升片区农田的灌溉保障能力。

  共成水库灌区的蝶变,正是我市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将灌区建设作为守护粮食安全、助力 “百千万工程” 的关键抓手,通过优化水网布局、提速工程改造、创新管护机制,为全域粮食丰收筑牢水利根基。

  优化布局,构建现代水网骨架

  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等挑战,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谋划水网格局。目前,“三纵三横担纲、十河多支织目、十库多点系结”的市级水网总体布局已基本成型,防洪安全、水资源配置、生态水系、农村水利、数字孪生“五张网”建设任务同步明确。该规划已于今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为全市水网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罗定盆地之上,一项设计灌溉面积达51.24万亩的大型灌区工程正紧锣密鼓谋划。该项目总投资估算34.82亿元,建成后将有效整合现有灌区资源,覆盖16个镇(街);目前已获省级前期工作经费800万元支持,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也已完成。

  建管并重,提升灌区运行效能

  硬件升级与管理改革双管齐下,是云浮灌区建设的突出特点。在工程建设层面,我市坚持“大中小协同、新建与改造并重”原则。除推进罗定大型灌区这一省、市两级重点关注项目外,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同步发力。“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全市已完成4宗中型灌区改造;“十五五”前期,将重点推进罗定引泗、新兴共成水库、郁南大河等5宗中型灌区改造。其中,郁南县大河灌区改造已于今年7月动工,建成后预计恢复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万亩。

  在管理优化层面,我市已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89.63万亩改革任务顺利收官,15宗中型灌区实现取水许可全覆盖。同时,全市263个分界断面共配备计量设施571套,计量率达100%,为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筑牢基础。

  节水增效,激发可持续发展动力

  节水是灌区现代化的核心目标。通过系列改造与管理措施,我市农田灌溉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31,较2019年的0.509稳步提高;同期农业用水总量从9.81亿立方米节减至8.86亿立方米,降幅9.68%,亩均用水量下降超40立方米。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亩均用水量为608.64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6.02%,节水成效持续释放。灌溉保障能力的提升,直接为粮食稳产增产保驾护航——今年夏收,我市顺利完成65.39万亩早稻收割,总产约28.8万吨,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4.10公斤,实现了节水与丰产的双赢。

  这些成效的背后,是我市探索建立的节水激励机制。通过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用水主体的节水内生动力被有效激活,让节水从“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追求”。

  协同赋能,积极打造智慧灌区

  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数据共享,我市通过水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同,持续推进“中型灌区+高标准农田”统筹建设。通过“灌区分布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图”“撂荒地整治图”的“多图叠加”,推进水利设施与农业布局的高效匹配。与此同时,我市正加速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构建全市中型灌区分级管理 “一张图”,已初步实现灌区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可视化与高效化,为下一步打造数字孪生灌区筑牢基础。

  行走在云浮乡村,新修的防渗渠道纵横交错,现代化渡槽凌空飞架,一幅水润田畴、粮丰农富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随着灌区建设持续深入,云浮正稳步迈向“大型牵引、中型骨干、小型支撑”的全域灌区格局,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注入更坚实的水利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