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资讯中心 > 县(市、区)新闻联播 >正文
云安区打造融合型紧密医联体 群众就医更公平更可及更连续
  • 时间:2025-10-20 15:23
  • 来源:云浮日报
  • 浏览:-
  • 分享到:

广州中医药大学名医专家到都杨镇开展义诊活动


  本报讯  近年来,云安区紧扣省“百千万工程”部署,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打造省级资源赋能及区镇联动的融合型紧密医联体,通过引资源、育人才、改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跃升、就医格局优化重构。如今,区里有省级专家“撑腰”,镇里有特色专科“坐阵”,群众就医更公平、更可及、更连续。

  省级资源“沉下去”

  基层诊疗有支撑

  云安区的破题第一步,是把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请进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专科联盟、派驻专家等方式,区级医院与广医二院、省二医等三甲医院深度协同。广医二院呼吸内科、骨科专家长期驻点区人民医院,累计诊疗超1万人次,指导高难度手术1600余台,助力4项科研立项;省二医对口帮扶区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坐诊3000余次、查房4000余次、指导手术超1000台,推动泌尿外科诊疗量增长36%、治愈率提升80%,填补多项区域技术空白。借“双百行动”机遇,云安区还促成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区中医院合作,探索“中医药+医疗+养生”新模式;同时建立“学科带头人”柔性引才机制,聘请省级专家参与科室规划,区人民医院1个项目入选2024年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3个项目获市医学科研立项。

  不只是“输血”,更要“造血”。云安区坚持“一院一特色、一科一优势”,区人民医院重点发展呼吸、骨科等核心学科,区第二人民医院则依托省二医帮扶,集中资源做强耳鼻喉头颈外科——该科室门诊量从2023年的8900人次增至1.6万多人次,住院量从400例增至606例,同比增长28.25%,成长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周边群众的“专科首选”。

  数字技术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云安区运用“互联网+医疗”技术,搭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联通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检查设备,实现影像、心电等数据实时共享,基层医生可直接与省级专家“面对面”会诊,累计开展远程会诊1100余例。镇安镇81岁村民曾因胸闷难确诊,正是通过远程会诊,省级专家快速判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指导用药后转院,为抢救赢得时间。

  人才“引育留”并重

  基层队伍强根基

  基层医疗的关键在人。云安区靶向解决“人才荒”,一方面“精准引”,2023年以来引进35名医疗人才,其中研究生7名、副高职称1名;另一方面“本土育”,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省级医院进修等方式,培育238名本土骨干,59名订单医学生已到乡镇卫生院上岗。同时,构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立体化培养体系,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2023年以来累计选派60余人次。广医二院每年派2-3名专家驻院,省二医8名专家常态化驻点,加上“云课堂”年均80场远程培训覆盖9300余人次,基层医生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

  为留住人才,云安区健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保障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包括住房补贴、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等,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目前,25名重点培养人才留存率达74.4%,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的队伍逐步成型。

  机制“活起来”

  就医体验再提升

  针对群众就近就医的堵点难点,云安区以机制创新为牵引动力,构建协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机制,危重患者及时上转,康复患者下转基层,累计转诊618人次,基层病床使用率从50%升至70%,上级医院床位周转率提高20%;与佛山南海区协作,29名南海专家驻点指导公卫服务,培训基层公卫人员200余人次,12名云安骨干跟班学习,培养一批“医、防、管”复合型公卫人才。2024年,云安区基本公卫服务绩效评价全市第二,连续6年保持前列。     (本报通讯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