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资讯中心 > 县(市、区)新闻联播 >正文
云浮发力生猪种业“硅谷”建设 温氏股份攻坚种猪“中国芯”,破解育种“卡脖子”难题
  • 时间:2025-10-13 15:01
  • 来源:云浮日报
  • 浏览:-
  • 分享到:

  云浮融媒记者 梁湛华 黎浩杰

  近日,在郑州举办的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温氏股份旗下企业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世界独角兽企业”称号,这是继荣登福布斯2022年新晋独角兽榜首、2024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后,中芯种业再次获得权威认可,彰显其在生猪种业领域的硬核科技实力与行业领军地位。

  从1998年启动种猪育种时的技术空白,到如今手握100%国产化育种芯片、两大国家种猪新配套系覆盖全国28省,温氏股份用26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破局,以战略升级领跑”的种猪育种之路。这条路上,每一步都踩着行业痛点,每一次突破都呼应着国家种业安全的需求。

  困局:“引种-退化-再引种”的行业循环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养猪场要想养瘦肉型猪,几乎只能从国外引种。”中芯种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国内缺乏自主培育的优质种猪,核心种源被欧美企业垄断,一头进口祖代种猪的价格高达数万元,且引种后还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国外种猪适应不了国内的养殖环境,抗病性差,加之选育技术跟不上,不到3代就会出现性能退化,只能再次花钱引种。

  这种“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循环,不仅让养殖企业背负着高昂成本,更让整个生猪行业陷入“种源卡脖子”的被动局面。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国内曾祖代种猪进口依存度超过80%,一旦国外暂停出口或抬高价格,国内生猪产业链就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当时就意识到,没有自主种源,养猪产业永远是‘无芯之躯’。”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1998年,温氏在启动生猪养殖业务的同时,毅然同步布局种猪育种,“目标很明确:建立本土化的高效瘦肉型种猪体系,把种源的‘命门’握在自己手里。”

  破局:三次战略升级,从“有没有”到“强不强”

  温氏的种猪育种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三次关键“升级”,逐步突破技术、规模与产业链控制力的瓶颈,每一次都精准切入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1998年:从零起步,破解“有没有”的难题

  启动育种之初,温氏面临的是“三无”困境:无技术积累、无育种人才、无高质量种猪群体。“当时团队里没人做过种猪育种,只能从国外引进少量基础种猪,一边摸索一边记录数据。科研人员每天泡在猪场,凌晨就起来观察母猪发情、记录仔猪成活率,把每一头猪的生长性能、行为特征、繁殖数据都记在本子上,再手动整理分析。”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技术空白,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更考验着企业的耐心——种猪育种需要至少3-5代才能看到性能提升,前期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猪场建设、疫病防控,短期内几乎没有回报。此外,猪瘟、蓝耳病等疫病的威胁,也让育种工作屡屡面临风险。

  “最难的时候,有人建议放弃育种,直接买进口种猪繁殖更省事。”但温氏坚持了下来,通过与农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建立基础育种数据库,终于在2005年前后培育出第一代自主瘦肉型种猪,打破了零的突破,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专业化运作,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2012年,全球养猪业进入专业化、集团化发展阶段,温氏生猪年上市量已达814万头,前期积累的育种成果亟需一个专业化平台承接转化。同年,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构建起“公司-育种部-育种室-育种场”四级体系——从顶层的战略规划,到基层的猪场实操,形成了全链条的育种管理架构。

  “育种体系的一大挑战是跨部门协作的效率问题。”广东温氏种猪科技公司原负责人表示,科研团队追求“性能最优”,生产团队注重“成本可控”,市场化团队关注“客户需求”,如何平衡三者关系,成为当时的关键。为此,公司建立了“科研-生产-市场”联动机制,每周召开协调会,让育种方向既符合技术前沿,又贴近产业实际。

  与此同时,育种场建设的高成本、高端技术人才的稀缺,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温氏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育种场,引入智能化饲喂、环境控制设备;另一方面从国内外引进育种专家,组建起近百人的技术团队。到2020年,温氏种猪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年供种祖代猪能力突破30万头,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开始向行业输出种猪。

  2020年以来:战略升级,攻克“强不强”的瓶颈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国内生猪产业格局重构,种源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2020年,温氏设立种猪事业部,将种猪业务提升至集团战略层面;2021年,更是联合恒健控股(国资)、华南农业大学、北京现代种业等力量,成立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直指“打造生猪种业中国芯”的目标。

  这一升级,恰逢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推进——2021年10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发布,明确云浮为全国生猪种业创新基地;2022年8月,温氏股份入选国家畜禽种业生猪补短板阵型企业,且是生猪种业唯一的“塔尖企业”。“国家政策的支持,让我们的育种之路更有底气。”中芯种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领跑:国产技术打破垄断,两大配套系成行业标杆

  在中芯种业的实验室里,一块【PorcineWENS 100K】猪育种芯片,被科研人员视为“镇室之宝”。“这是国内首个实现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国产化高密度猪育种芯片,核心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介绍,此前国内种猪育种使用的芯片均依赖国外制造,不仅价格高,还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而这款国产芯片的检出率、一致性等指标,均优于进口产品,价格却降低了80%。

  除了芯片技术,温氏还建成了“育种核心群-纯种扩繁群-杂种扩繁群-商品群”四级金字塔型繁育体系,实现从种猪培育到商品猪出栏的全链条质量控制。“每一头种猪都有‘身份证’,从出生到出栏的生长发育情况都有记录,确保品质稳定。”中芯种业有关负责人说。

  技术突破最终转化为市场成果。温氏培育的“华农温氏I号”和“温氏WS501”两大国审种猪配套系,已成为国产种猪的“标杆”——年祖代和父母代种猪供种能力已达45万头,推广至全国28个省份,支撑年出栏6000万头以上商品猪的种源需求。

  与进口种猪相比,温氏配套系的优势十分显著:比引种成本降低50%以上;经过本土选育,更适应中国差异化的消费市场需求,种猪对国内养殖条件的适应性更强,抗病性提升;自主可控的育种体系,彻底打破“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循环,遗传性能更稳定。“现在越来越多的养猪场选择我们的国产种猪,我国种猪进口比例已经不到市场需求的5%。”中芯种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展望:锚定“种业硅谷”,剑指1亿头肉猪基因需求

  站在云浮“全国生猪种业创新基地”的蓝图前,温氏的种猪育种之路正朝着更长远的目标迈进。未来3-5年,温氏将实施“双轮驱动”策略——既要持续提升瘦肉型种猪性能,也要培育优质黑猪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产能布局上,将基础群母猪总量控制在5万头,年上市祖代以上种猪30万头、公猪精液800万份,覆盖年上市1亿头肉猪的基因需求;疫病防控方面,1-2年内实现所有核心育种场、区域公猪站“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性、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阴性”,筑牢种猪健康防线。

  “我们的目标,是把云浮打造成‘生猪种业硅谷’,让这里成为全球领先的种猪研发、生产、推广基地。”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温氏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要让国产种猪全面替代进口,还要让中国种猪走向世界。”

  从1998年的“破冰”到如今的“领跑”,温氏种猪育种业务不仅为自身养猪板块提供坚实支撑,也为云浮打造生猪种业“硅谷”、畜牧产业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是中国种业突破“卡脖子”困境的缩影。在国家种业振兴的浪潮中,温氏股份用26年的坚守证明:自主创新是破解种源困局的唯一出路,而每一次对技术的敬畏、对长远的坚持,终将汇聚成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