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记者 罗强 王铭灏 通讯员 董泽生
云安区白石镇,是传统农业大镇,白石西瓜、金煌芒素有名气。近年来,该镇用活用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机制,通过果树矮化、品种嫁接等科技手段,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响白石特色水果品牌,让特色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日前,记者来到白石镇东星村委木棉根村看到,在电锯轰鸣声中,道路边一株株10多米高的荔枝树轰然倒下,变成一个个光秃秃的树头。据该镇科技特派员曾文彬介绍,东星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黑叶荔枝,到如今总面积有1000多亩,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种植。但近年来,果核较大、产量偏低、采摘不易、味道一般的黑叶荔枝渐渐被市场淘汰,价格、销路越来越差。面对这一“囧”境,在镇政府主导下,采用高位、大枝嫁接方式进行品种改良。“我们把几十年古树留下约1米的树头,用桂味、糯米糍、冰荔、越州红等优质品种进行嫁接。这种高位、大枝嫁接后新果树成活率高、长得快,3年后就可以结果。预计新品种在改良品质的前提下,产量可提高4至5倍。目前我们与广西钦州市越州红选育基地技术团队合作,在东星村改造100亩2000棵树,成功后计划在全镇推广。”曾文彬说。
在离木棉根村几公里处的十二坑村,满山遍野呈梯田状生长的金煌芒长势良好,粒粒小果已挂满枝头。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村民小心地护理着这些幼果。“目前我们主要是做好防病杀虫工作,近期镇里在珠三角地区请专家过来给我们培训授课,果树各生长期需要用什么药、禁用什么药,什么时候套果都讲得很详细,我们对丰收充满信心。同时镇里帮助各村联系电商平台、利用驻镇帮扶力量开展消费支持、引入深加工企业等,有效解决农户后顾之忧。”东星村委党总支书黄建昌说。
据了解,目前白石镇种植西瓜约8000亩,年产量达3000万斤;发财树约8000亩,年产值达1500万元;金煌芒、荔枝等其他水果6200多亩,年产量达1200万斤。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拂下,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偏远山村,立足本地土特产优势,科技赋能创特色、造品牌,致力于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从而促进村民增收、镇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