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助手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它文件 >正文
云浮市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时间:2004-02-02 00:00
  • 来源:市经济发展研究室
  • 浏览:-
  • 分享到:

 

云浮市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云浮市人民政府

2004年1月)

 

2003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继续以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的战略目标和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战略措施统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云浮实际为依据,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呈现出设市以来的最好势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增速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67.05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80.86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66.82亿元,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19 亿元,增长42.1%,是设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包括垂直企业在内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6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798元,分别增长7.9%和3.6%。

一、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15.3亿元,增长4.2%;农业总产值完成95.99亿元,增长6.5%。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全年水稻插植面积160.74万亩,新种水果、蔬菜、蚕桑、药材、牧草等经济作物7.55万亩;新种花卉9219亩,总面积已达2.11万亩,初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畜牧水产业总产值46.73亿元,增长8.7%,占农业总产值的48.7%。全市建成农业商品基地700多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新增7家,共达65家,辐射带动农户16.58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31%,户均从中收入3950元。农业品牌战略有新突破,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增至5个,比上年增加3个;获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11个。组建了4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协会。新兴县天堂镇农产品流通协会成为部(省)级协会试点。农产品加工业有新发展,年加工销售收入34.4亿元,增加值6.6亿元,带动就业33415人。科技兴农进一步加强,创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各1家,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2家;加强与高等院校挂钩合作,其中与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合作签约项目68个。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市13个中心镇、5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3个新村建设试点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古宠新村和安塘环保生态村试点取得成功经验。

2、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工业产值、销售、税利全面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305.3亿元,增长15%。

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力、机械、电子、电池、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纺织和凉果加工等产业已集优成势,竞争力增强,知名度不断提高。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由于加快了产权改革步伐,盘活了资产,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加强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全年工业企业入库税收44826万元,比上年增加16.6%.

项目建设势头迅猛。设市以来最大的投资潮开始兴起,全市已签约和在建的项目590多个,投资总额380多亿元,其中以珠三角地区及外资为主的外来投资占了九成以上。在新建项目中,工业项目320多个,投资额270多亿元。更为可喜的是,涌现了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的大型工业项目,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6个,5-10亿元3个,1-5亿元的17个。区域之间也比较平衡。市振兴工业园首期已全部完成,二期正在加紧建设;罗定投资11.6亿元的粤泷电厂、投资5亿元的宏利达金属礼品、投资3.7亿元的雅达电子二期;云城以建材、化工项目为主,总投资31亿元的亨达利工业城以及总投资1.5亿元的制衣项目;云安投资22亿元的亨达利水泥(扩建)、投资15亿元的天山水泥、投资5亿元的红字垌石材城;郁南已投资6亿元的工业园一期、投资10亿元的宏建国际水泥、投资12亿元的粤鹰水泥;新兴投资4.2亿元的温氏生物制药、投资5000万美元的科建纺织、投资2亿元的欧亚不锈钢配件等项目建设进展较快。此外,还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洽谈、申报。

3、民营经济有新发展。

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36949户和987户,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012户,私营企业478户。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3.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 60.2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亮点。

4、外经贸工作取得新成绩。

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有新突破。在巩固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市场的同时,拓展了台湾、日本、法国、荷兰、英国和美国市场。全市进出口总额为48779万美元,增长32.5%,其中出口28437万美元,增长37.3 %,增幅在省内地级市中分别排第9 位和第8位。新签利用外资项目70宗,合同外资额14132万美元,增长247.7%,增幅排全省第3位;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215万美元,增长60%,增幅排全省第2位。

5、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亿元,增长12.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7%,下降0.3个百分点。教育、卫生保健、保险、住房、交通、电信、旅游成为消费新热点。

流通和消费市场活跃。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已进入我市,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和购物中心发展较快,酒店服务业的场所建设和经营规模有所扩大。

金融稳步发展,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1.2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亿元,增长13.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6.7亿元,增长15.8%。人民不良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电信邮政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新增固定电话5.4万户,总放号已达42.73万户。邮政业务量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邮政完成业务收入5735万元,增长12 %。

信息化建设迈开了新步伐。基础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山区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市政府计算机内、外网网络平台及市政务信息城域光纤网投入使用。

住宅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5亿元,销售额超过6亿元。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20平方米,位于全省前列。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蟠龙洞风景区、新兴龙山温泉度假区等景区的改造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全市新上及续建旅游项目17个,已投入资金2.8亿元,接待旅游人数153.73万人次,实现收入12.43亿元。

中介服务的机构设置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行业管理逐步规范,服务水平和运作质量有一定提高。

6、财税工作形势喜人。

财税总量创历史新高,主要指标取得了建市以来最好成绩。全市国、地两税收入6.57亿元和5.17亿元,分别增长21.7%和30.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增长30.7%,增幅高出GDP   增幅17.6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第1位。市直一般预算收入1.67亿元,增长47.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7.2亿元,增长23.5%。全市各级确保了工资发放,并适度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补贴,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积极安排资金解决疾病预防控制、最低生活保障、扶贫救灾、失业救济等需要。全年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243万元,增长52.8%,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406万元,增长36.7%。市财政在处置国有破产转制企业资产后,经国有资产专户用于职工安置费用共1240万元。追收地方金融资产工作取得新进展,当年收回5331万元。

7、投资硬环境进一步优化。

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市迎宾馆一期、云浮之光城雕、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和帝景苑、南洋花园等商住区已投入使用;城市花园、市检察院、法院、市党校、市档案馆、新世纪大道、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市城区“亮化”、建筑立面装饰、美化绿化工程继续推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各县(市)也切实抓好规划修编,新上了一批项目,县城和中心镇面貌和品位也在不断提高,人流、物流有较大增加,经济集聚功能日益增强,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交通建设上新台阶。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已基本完成了路基工程,云城河口至郁南平台段以及罗定支线已开展前期工作,并已落实了70多亿元建设资金,云城思劳至新兴县城支线的建设正在规划之中,“县县通高速”的规划可望提前实现;全市新落实的27个通镇公路项目、S352线罗定段及S113线建设完成了当年投资计划。全年共投入公路建设的资金10.2亿元,完成建设改造里程453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2.4倍和1.1倍。客货运站场建设进度加快,云浮港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电力建设势头良好,发展速度加快。全年总发电量42.3亿千瓦时,增长27%;总供电量完成14.5亿千瓦时,增长22.6 %;总用电量17.2亿千瓦时,增长19%。项目总投资11.6亿元的粤泷发电厂一期第一台机组已于2003年底调试发电成功,第二台机组可在2004年上半年并网发电。农网改造和城网建设、改造加快,均于2003年6月完成。

水利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投入2.14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9878万元。改善灌溉面积24.6万亩,解决了苦旱地区4.25万人的饮水问题。加高加固堤围18公里,完成29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达标建设,另有19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达标工作正在进行。各县城的堤防工程已全面动工建设。

二、社会发展情况

1、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对市直50个单位的911项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核,制定实施规范性文件12件,清理废止13件,政府运作进一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和有形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共完成工程招标116宗(不含省投资及在省招标的工程项目),工程造价5.99亿元,降低造价7371万元,下浮率为10.94%。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均为100%。土地进入交易机构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285宗,成交总面积63.76万平方米,底价21370万元,实际成交金额23061万元,高出底价1690万元。其中,政府出让45宗,成交面积1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成交金额9107万元,增长86%。政府采购实现了采购与监督职能相分离,招标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共完成 9933.66万元,比预算资金节约10.4 %。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全年共采购药品7022万元,平均价格下降8%,向患者让利1748万元。加大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全市193个单位进行了财务审计,纠正违规行为,查缴了一批违规资金。通过开展企业、市民评议政府和“群众利益无小事”教育活动,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完善了政府网页,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市行政服务中心已有38个部门进入中心设置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制止非法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全市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787宗,查处涉嫌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行业非法垄断案件3宗。积极查处公路“三乱”行为,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8宗。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全市共立案213宗,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2326万元。由于加强了廉洁高效政府建设,目前全市的投资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2、各项改革进展顺利。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162家国有企业,已进行改革151家,占93%。其中108家工业企业已改革102家,占94%;54家商贸流通企业已改革49家,占91%。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人员、债务得到妥善处理,资产得到有效盘活。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下降80.7%。开展“并镇、并村、并校”等配套改革,按计划完成11个镇(街)的撤并任务,并对13个行政村进行撤并试点。规划调整中小学校1218所,已完成调整249所,占总数的20.4%

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试点工作,促进财政性资金管理规范化。市直部门预算改革试点由上年5个扩大到10个。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城区公用事业服务项目全部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市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32752人,比上年净增3720   人;参加失业保险126626人,比上年净增1714人。全年共收社保费29290万元,增长15%。“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巩固,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年发放养老金13777万元,人均每月412元,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为28831人,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年发放失业金2626万元,人均每月280元,12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538名,确保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的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622人,比上年净增1403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56847人。五保统筹经费全部改由县级财政负担,资金进一步落实。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就业困难群体和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广辟就业门路,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221个,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2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与省联网。全市建成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71个。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快速推进。已参加187.3万人,参加率为  98.85%覆盖面居全省第1位。赔付了5415人次,共495.8万元。

继续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市、县两级财政共拨出专款500万元对城乡贫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安排进入省、市技工或中专学校接受2年学历教育的520人。选送了320名贫困户子女到省级技工学校勤工俭学培训班学习。全年举办农科知识讲座和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32000多人次和3800多人次。

4、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加大了解决“四难”问题的力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补助863万元,减免23082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实行基本医疗制度,解决特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要。调剂直管公房,以减半租金的形式解决特困户的居住问题。做好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15件,为困难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860多万元。全市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居民1980331921人,其中城镇2307   5307人,农村174962661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125万元。“低保”对象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12.3‰,比上年提高1.4个千分点。争取省扶持资金2100万元,完成了70所山区老区小学残危教学楼的改造任务。

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全市落实98名市县党政领导、88个市直单位和325个县直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共投入帮扶资金达1320多万元,建成或在建集体经济项目526个,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已有11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3万元,全市村干部人均月报酬已达到或超过300元。中小学继续实行“一费制”,规范学校收费。成立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和生活。认真解决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共发放救灾款544万元,帮助受灾群众近6.83万人次。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受理举报、投诉案件641宗,涉及人数6582人,结案621宗,占94%;责令补签劳动合同8230份、补发欠薪780多万元。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全年取消向企业收费项目42项,降低收费项目9项,涉及金额4058万元。

5、社会大局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加大了打击非法传销和“六合彩”赌博活动的力度,端掉一批窝点,抓获了一批传销头目和庄家。组织实施了“禁毒03工程”,开展了打黑除恶和扫黄等一系列专项斗争,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基层派出所用房建设完成92.3%。加强信访工作,实行市、县两级领导包案责任制,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调处民间纠纷6843件,调处成功率96%,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14宗。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

6、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和地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工程中心2家、农业科技园1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家、专业镇2个、民营科技企业27家。2003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比去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加大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障得到了加强。

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指标达到了省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有了较大的突破,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教育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扩招3613人。全市县城小学及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和面上小学三年级以上已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全市中学已全部配备计算机,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开通了云浮市教育信息网。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全市上省专科A线4661人,增加1336人,增幅为40%。大、中专和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体育工作有了新发展。文化工作重点抓好市、县、镇文化设施的扫尾工作和配套完善工作,一批县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民间曲艺社团、歌咏队等常年活跃在城乡,还举办了演唱、演奏会以及大型书画展。实施精品战略,引进高雅文化,引入高品位的专业文艺团体和名家到我市演出。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推进,开展了“强身健体,抗御疾病”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实施体育“民心工程”,改善村级体育设施。举办了第四届体育节,组织参加省少年射箭、曲棍球、手球、女子足球等8大项目比赛,获26个第一名。

卫生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抗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我市成为全省6个没有发生非典病例的地级市之一。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建设力度,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省的要求,全市完成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工作。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行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计划生育率89.41%,人口自然增长率5.91‰,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开展了西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临江石场整治、南江河水环境治理、石材废渣、废水以及水泥粉尘污染治理等专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城区每平方公里每月降尘量从上年的8.15吨降至7.8吨,首次达到省的标准。市城区和罗定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继续加强,森林覆盖率61.4%,摘掉了林业“黄牌”。加大国土资源保护力度和地质灾害防治,连续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善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积极培育测绘市场。矿业权实行有偿出让,国土资源收益增加,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此外,双拥、计划、经济发展研究、粮食、统计、人事、民族、宗教、档案、人防、武装、方志、外事、侨务、对台、口岸、消防、保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