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商务局"网站 是否继续?
今天下午于广州召开的广东省商务工作会议获悉,2017 年广东省货物进出口 6.82 万亿元、增长 8%,占全国总额的 24.5%;实际吸收外资达1383.5 亿元、增长 6.4%,广东省利用外资工作在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作为唯一入选的典型经验获得通报表扬;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中方实际投资 87.5 亿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2 万亿元,增长 10%。
外贸结构显著优化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在会上作全省商务工作报告时指出,广东以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外贸格局初步形成,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 14.3%,占比超过加工贸易9个百分点,达 46.1%;民营企业出口增长 13.1%,占全省出口比重的 47.0%,首次成为广东省第一大出口主体。
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壮大,跨境电商进出口 441.9 亿元、增长93.8%,保持全国首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自 2017 年 3 月启动以来累计出口达 815.1 亿元;全省共认定 67 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及培育对象,为超过 6 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贸易占比提高,前三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9497.6 亿元,增长 25.0%,占对外贸易比重达 16.2%,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大关。
利用外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第二产业实际吸收外资达 78.7 亿美元、增长 10%,占比比上年提高 3.7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实际吸收外资增长 7.5%,外资对实体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增强。大项目增多,新设立(含增资)投资总额超 1亿美元的大项目达 191 个、增长 13%。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实际外资增长 19.1%,其中来自美国实际外资增长 30.6%。
对外投资加速流向实体经济
并购欧美创新资源活跃,全年涉及欧美并购备案项目金额 54.4 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超 3/4,协调跟进美的收购全球第三大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和以色列高创、纳斯达并购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公司利盟、深圳海普瑞并购美国赛湾生物、大族激光并购美国富创得等一批海外并购项目。制造业对外投资加快,协议投资增长 49.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对沿线国家实际投资 3 亿美元,对非洲实际投资增长 85%、占全省比重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效明显
形成在全省复制和借鉴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共 111 项,外资负面清单由 122 项缩减到 95 项,对 138 项行政许可事项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与挂牌前相比,“贸易便利化” “投资便利化”和“跨境金融”三大指数分别增长了 27.5%、42.1%和 62.2%。截至 2017 年底,世界 500 强企业在区内设立企业 411 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内设立总部型企业 178 家。
口岸通关能力稳步提升
经广东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4.7 亿吨、增长 10.7%,进出口集装箱总量 2842.1 万箱次、增长 3.5%,入出境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员分别增长 1.2%和 2.1%,在全国率先实现“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省内全覆盖。截至 2017年底,全省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350 条,与 80 多个国家(地区)的 230 多个港口城市实现互联互通。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品质化、升级类商品销售畅旺,通讯器材、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3%、15.3%和 13%,广东省商务厅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中,平板电脑、超高清 4K 电视、微单相机销量分别增长 20.8%、16%、13.4%。
促进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
展望2018年的工作,郑建荣透露,广东将打造人流、物流大通道,推进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珠澳通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模式改革;推动实现粤港澳货物通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粤港澳“跨境一锁”等机制创新,推动产品检验和认证结果互认。
建立与港澳机场、港口的海空联运、铁空联运通道,对广东自贸试验区内港澳航线作为国内特殊航线管理。研究推动自贸试验区内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
推进南沙粤港澳青年创业工场、前海青年梦工厂、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创业项目“载体+辅导+资金+服务”立体孵化模式。
创新粤港澳投资贸易促进机制,携手港澳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展会平台,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会,构建“投资大湾区”粤港澳联合招商机制。
高水平推进自贸区建设
深化制度创新,梳理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清单,向国家争取对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立法授权,建立便捷的法律法规调整机制。探索设立广东自由贸易港,按照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
推进贸易强省建设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全省范围内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对接,争取增加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落实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推动经备案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委托退税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经验,争取新增国家级试点城市,构建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标准体系。推动保税维修、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
加强外贸品牌建设,建立完善广东省出口名牌企业评价和政策扶持体系,推进顺德家电等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构建自主营销网络,在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自主举办 19 场广东商品展会,推进广东名优商品展销中心建设。
落实国家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优质消费品进口,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进口商品国别中心,支持阿里巴巴建设跨境零售进口华南中心,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和融资租赁飞机进口。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探索建立文化出口基地运作机制。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落实好“外资十条”,制定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强化用地、研发、金融等政策支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工作,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
强化与欧美投资合作长效机制,举办第二届粤美、粤欧投资合作交流会,建立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定期组织省长与外资企业 CEO 圆桌会,推动世界 500强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到广东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健全全省产业招商联盟体系,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化工及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产业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推进全球经贸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对广东省驻境外代表机构的统筹管理,筹划设立第二批广东省驻海外经贸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