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助手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它文件 >正文
云浮市200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时间:2003-01-23 00:00
  • 来源:
  • 浏览:-
  • 分享到:

 

云浮市200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浮市人民政府
20031月)

2002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部署,继续以"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的战略目标和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战略措施统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云浮实际为依据,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求真务实,艰苦努力,促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呈现出设市以来的最好势头。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1.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62.78亿元,增长6.2 %;第二产业68.09亿元,增长 8.6%;第三产业60.93亿元,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8 亿元,增长9.7%。城镇职工平均工资98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6元,分别增长8.1%3.5%

一、经济发展情况
     1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
100.01亿元,增长6.5%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全年水稻插植面积
175.73万亩,新种水果、蔬菜、蚕桑、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12.08万亩。畜牧业总产值35.05亿元,增长6.6%,占农业总产值的35.05%。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新增8家,共达58家,辐射带动农户15.46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30%,每年户均从中收入3630元。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有新突破,郁南县、罗定市、新兴县分别被授予“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肉桂之乡”和“中国果品加工之乡”称号,跻身全国300个“中国特产之乡”行列;“郁南无核黄皮标准化示范区”等3个示范区被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科技兴农进一步加强,建成了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化云浮示范区;全市与高等院校挂钩合作项目33个,已投产16个。

2、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工业产值、销售、税利全面增长,其中,总产值达
263.38亿元,增长10.4%
   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建材、不锈钢制品、纺织、机电等支柱产业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建材工业发展迅猛,亨达利水泥集团公司在其“年产
60万吨新型干法转窑水泥生产线”于2003年首季投产后,水泥年产能力将达3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石材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石材产品销售预计超过40亿元。不锈钢制品和纺织品的销售均超过20亿元,电子、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也呈较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发展的载体建设有较大突破。新建的10个工业园区,已竣工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引进项目50多个。

3、民营经济有新发展
    以工业、房地产、农业开发为重点的民间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投资达
21.24亿元,增长7.8%。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34086户和587户,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748户,私营企业239户。个体私营企业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总额的82.5%,实现的工业产值占全市的67.3%

4、外经贸工作取得新成绩
   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形势喜人。在巩固香港、澳门、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拓展了台湾、日本、法国、荷兰、英国和美国市场。全市进出口总额为
36779万美元,增长35.1 %,其中出口20705万美元,增长36.6%,增幅在省内地级市中分别排第2位和第6位。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7宗,合同外资额3289.5万美元,增长105.5 %;实际利用外资3020万美元,增长39.1 %,增幅排全省第4位。

5、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6.04亿元,增长8.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1%,下跌0.9 个百分点。连锁、仓储等经营模式发展较快。教育、住房、交通、电信、旅游成为消费新热点。房地产交易2721宗,共47.1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08亿元。
    金融稳步发展,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145.20亿元,比年初增加19.45亿元,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77亿元,增加13.09亿元,增长13.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0.86亿元(剔除剥离因素),比年初增加7.2亿元,增长8.6%。核销呆帐贷款本金12647万元,不良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了9.5个百分点。
    电信邮政事业发展较快。邮政完成业务收入
4944.2万元,增长9.9%。新增固定电话(含小灵通)4.78万户,全市总放号已达37万户。
    通信和信息化建设迈开了新的步伐。扩大通信网络覆盖面,接通市对省的光纤传输网络,开通
IP宽带信息网以及政府公众信息网站、政务信息内网、农村经济信息网和电子口岸等。
    打造蟠龙洞风景区、新兴龙山温泉度假区等旅游品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
160万人次,实现收入13.18亿元,增长3.2%7.9%

6、财税形势喜人
    财税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国、地两税收入
4.94亿元和3.98亿元,分别增长9.2 %30.6%,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64亿元,增长25.2%增幅高出GDP17.5个百分点,其中,市直收入首次超亿元,增长42.1%,新兴县增长47.6%。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3.92亿元,同比增支2.5亿元,增长21.9%,其中,市直完成支出2.44亿元,增支4683万元,增长23.74%。在支出安排上,全市各级首先保证工资的发放,解决了困扰财政多年的欠工资问题,并适时提高公务员及离退休人员补贴。同时,积极安排资金解决最低生活保障、扶贫救灾、失业救济等和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全年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101万元,增长78.66%,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4105万元,增长60.6%;国企改革补偿金682万元;基建支出2735万元,增长116%。此外,各级财政调度资金安排国有破产、转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超过2000万元。

7、投资硬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市群众艺术馆、迎宾馆等项目已投入使用,城南路商业街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南山桥、水厂山瀑布、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工程正加紧建设;继续推进城区美化绿化、城市景观建设和临街建筑立面装饰改造,增建了颇有特色、高艺术意蕴的建筑雕塑,同时整治了街道、市容市貌。各地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投入村镇建设资金
4亿元,完成或在建项目57项,古宠村等试点村镇主要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交通建设呈现新局面。罗定铁路实现安全营运
2年多,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已动工兴建,河口至苍梧段的前期工作加紧进行。公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共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公路建设改造210公里,分别增长55%47%。国道324线云城东段、省道368线等8个项目通过省的竣工验收,国道324线云城西段扩建、省道荔珠线罗定段和省道广高线新兴段改造等项目正在进行。此外,增加了近百辆高档客车,新开辟了14条客运线路,新增13个行政村开通客车,站场建设进度加快,公路客货运输能力大大增强。
    电力建设形势喜人,规模迅速扩大。全年发电量
30.42亿千瓦时,增长64.8%;云浮发电厂B厂如期并网发电,投产9个月发电10.5亿千瓦时,被省有关领导评价为投资少,效益好的优质项目;总设计装机容量57万千瓦的粤泷发电厂建设进展顺利,第一台机组将于2003年投产;建成一批小水电站。加快农网改造,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全市农村住宅到户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79元以下,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目标。城网建设与改造加快。
    水利建设不断加快。共投入
1.6亿元,完成一批水库、堤围除险加固工程,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顺利通过省人大、省政府的验收。

二、社会发展情况
     1
、高效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已对市直
49个单位的807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第三轮清理,取消、撤并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有形建筑市场和有形土地市场规范有序,全市共完成工程招标58项,工程造价1.55亿元,降低造价294万元,下浮率为1.9%实现应招标工程招标率100%,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100%的目标。土地进入交易机构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239宗,比上年增长113%,成交总面积30万平方米,增长142%,成交金额1.3亿元,增长99%。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购 5214万元,比预算节约资金731万元,节约率达12 %。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00%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年共采购药品6677万元,平均价格下降12.9%,向患者让利987万元。全面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全市对157个单位进行了财务审计,纠正违规行为,查缴了一批违规资金。加强社会监督,开展政协委员和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活动,同时重点抓了质监、物价、交通、旅游4个系统的行风评议,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在县级以上政权机关全面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并加快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即将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制止非法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积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全市查办非法传销、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走私贩私和逃废债务等案件2401宗。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全市共立案212宗。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198万元。

2、各项改革进一步推进
    全面完成市、县、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减人员,实现了总体精简人员
20%的预期目标,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步伐加快。原国有工业企业
106家,累计已改革89家,占84%,其中列入破产47家,整体转制42家,处置和盘活资产已超过30亿元,使大批死火企业恢复了生机。供销、粮食、商业和外经贸等企业产权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继续完善和推进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增加招投标项目,规范了对承包单位的管理。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力度,促进财政性资金管理规范化。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全市
848个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和119个社区居委会选举。

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
    全市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129032人,其中新参保10609人;参加失业保险124912人,其中新参保8379人。全年共收保费25476.8万元,增长28.8%。云城、云安和新兴已实现当期社会养老统筹金收支平衡。“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巩固。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年发放养老金13360万元,人均每月396元,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为27493人,养老金支付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全年发放失业金1795万元,人均每月300元,12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9200名。足额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8219人,其中新参保5007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49155人。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
    率先推行农村居民健康保险,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全市已参加健康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666824人,参加率为35.2%。其中参加健康保险351877人,占应参加人数的33.1%。参加合作医疗314947人,占应参加人数的37.9%。健康保险共赔付了1726人次,共164万元;合作医疗赔付了522人次,共51.6万元。
    率先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建立了市县两级智力扶贫机制
,两级财政共拨出专款500万元,对城乡贫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安排进入技工或中专学校接受2年学历教育的500人;办农科知识讲座和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51938人次和5900 人次;有826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其中已有638人经培训实现了再就业。

4、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
    “低保”政策进一步落实,“四难”问题逐步解决。政府补助
860万元,减免23082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实行基本医疗制度,解决特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要;制定廉租房建设、出售、出租政策,减免特困户自建房有关税费,解决城镇无房户、农村危房户的居住问题;做好法律援助,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全市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居民1765728135人,其中城镇18514191人,农村158062394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988.1万元。“低保”对象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10.9‰。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年取消涉农不合理收费
55项,降低收费标准76项,共减轻农民负担6720多万元。加大对困难村的帮扶力度。全市挂钩帮扶215个村委,投入资金1097.6万元,发展经济项目417个。实行中小学“一费制”,规范学校收费,共减少收费2479.6万元。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全年取消向企业收费项目
40个,涉及金额644.6万元。

5、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社会治安工作紧紧围绕“两年为期,明显进步”的目标,建立完善打防控长效机制,开展“两反一扫”、“春夏攻势”和“严打整治第五战役”,严厉打击危害群众安全的各类犯罪活动,刑事案件比上年下降了
26.5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消防、道路和水上交通、石场、化学危险品、公众聚集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建筑施工和工程项目、成品油仓储和加油站、汽站等安全工作,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6、社会各项事业有新的进步
    科技工作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省地级市评估中排第十六名。全市被省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
25项,获得省项目扶持引导资金436万元,获国家项目贷款计划4300万元。创建了省级初城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石材加工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全市有20家民营企业被省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了加强。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撤销了镇教办,调整和合并了一批规模小、水平低的分教点,投入
1600多万元改造了51所老区薄弱学校。在云城、云安进行了教育改革,全面开放幼儿教育。普通高中扩招3800人。抓好英语和信息技术教育,全市有797所小学开设英语课,普及率83.6%。其中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的小学32所,学生人数8500多人。全市中学已配备计算机室,新建84间,新增计算机4786台。高考上线率大幅提高,上省线人数比上年增加791人,达到3325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体育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抓好省“山区文化建设议案”结案工作,市艺术馆、罗定博物馆、云安图书馆等设施相继建成,山区文化建设工程完成率
97%,排在全省前列。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民间曲艺社、歌咏队等常年活跃在城乡,还举办了两场个人演唱、演奏会。实施精品战略,引入高雅文化,举办了我市有史以来首场交响音乐会。参加十一届省运会获得好成绩,总分、金牌均居全省第十五名;参加省第四届残运会获总分第十二名、奖牌25枚。
    卫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市
17家应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医院,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农村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和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进展顺利。市人民医院获省高等医学院教学医院资格,市中医院、罗定市中医院和新兴中医院被省评为“广东省文明中医院”。
    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 87.85%,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3
9‰,比上年降低0.27个千分点。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抓好重点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水环境整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乡村污水集中处理试点等工作,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加大国土资源保护力度,完善国土资源市场建设,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开垦耕地11800亩,土地收益增加,矿业秩序好转,国土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殡葬改革取得新成绩。
    此外,双拥、计划、经济发展研究、物价、粮食、统计、人事、民族、宗教、档案、信访、人防、武装、方志、外事、侨务、对台、口岸、消防、保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综合竞争力较弱;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外贸出口拉动力不足;社保基金支付和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非法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行为时有发生。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克服和解决。(2003年1月编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