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审查《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2025年09月15日至2025年09月19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云浮市城区城中路111号行政服务中心二楼环保窗口,邮编:527300
联系电话:0766-8819152
传 真:0766-881915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项目 |
建设单位 | 云浮市教育局 |
建设地点 | 云浮市云城区 |
环评机构 | 云浮市金管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项目位于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云石大道南面、双成围村东侧,项目周边现状东面为中交一公局集团深南高铁SNSG-2标4#拌和站及山地,南面为山地,西面为山地,西南面为乡村棚屋及水塘,西北面为东风村及石材销售店铺,北面为云石大道。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97374.51 m2,拟建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总投资约71112.2万元。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 1、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 (1)扬尘 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影响最主要的是粉尘。为有效防治本项目工程施工扬尘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封闭施工 项目施工现场设置硬质、连续的封闭围挡,围挡采用彩钢板、砌体等硬质材料搭设。项目设置施工边界围挡(1.8m高),作用主要是阻挡一部分施工扬尘扩散到施工区外,对抑制施工期扬尘的散逸十分必要,减少施工期间大气污染物对外界的影响范围。 2)洒水降尘 项目施工在开挖、钻孔、土地平整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施工便道等应定期进行清扫和洒水(每2~4小时洒水1次),保持施道路表面清洁和湿润。项目围挡墙上布置喷淋管网,采取雾化喷淋头,产生扬尘的土方工程、建筑工程等施工时,采取喷淋雾化水和场地内洒水等抑尘措施。 下列施工部位及施工阶段采取的喷雾、喷淋或者洒水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现场主要道路;②房屋建筑工程围挡;③基础施工及建筑土方作业;④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外围;⑤场内装卸、搬移物料;⑥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出入施工现场阶段;⑦弃土方运至临时堆场阶段;⑧其他产生扬尘污染的部位或者施工阶段。 喷雾、喷淋降尘设施需分布均匀,喷雾能有效覆盖防尘区域;基础施工及建筑土方作业期间遇干燥天气需增加洒水次数。 3)交通扬尘控制 ①原辅材料、土壤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装载时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规划好运输车辆行走线路及时间,尽量缩短在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 ②经常清洗运输车辆轮胎及底盘泥土,避免车辆将土带至运输道路上,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二次扬尘; ③在场址内及周围运输车辆主要行径路线及进出口洒水压尘,减少地面粉尘随车流及风力扰动而扬起的粉尘量。 4)使用商品预拌混凝土;不需要的废砖块,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在场地内堆放,应当采取覆盖防尘网或者防尘布,定期采取喷洒粉尘抑制剂、洒水等措施。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扬尘可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1.0mg/m3),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 施工机械和施工期运输车辆的动力燃料多为柴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柴油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该类大气污染物属于分散的点源排放。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需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低污染排放的车辆和设备,并注意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在正常工况条件下运转。因此施工机械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3)装修废气 室内装修阶段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主要是人造板、饰面人造板以及油漆等,这些材料含有甲醛、苯系物等有机成份,但排放时间和部门不十分明确,时间跨度为整个装修期,主要的影响对象为室内人员,对外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环评要求在装修油漆作业期间,选择环保型板材、陶瓷制品和水性涂料,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装修作业完成以后,每天应进行通风换气。 2、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清洗和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期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民房化粪池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通过市政排污管网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周边地表水体环境影响较小。 3、施工期间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噪声,各种施工机械如起重机、吊车、挖掘机等都是噪声值较大的噪声设备,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某些噪声具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等特点,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附录A中的资料,项目各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在施工阶段产生的噪声强度范围在60~95dB(A)之间。为减轻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项目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①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使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高噪声施工作业时,禁止在夜间进行。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应安排在白天,夜间进行噪声较小的施工。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的有关规定,避免在午间(12:00~14:00)、夜间(22:00~6:00)施工。禁止夜间进行施工。建议项目的施工时间为8:00~12:00和14:00~20:00,以此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的影响。 ②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如使用静压式打桩机,不使用锤打式打桩机;拆迁使用拆迁剪,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型等;或选用带隔声、消声的设备。施工中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③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经过居民楼时,车辆应限速行驶,禁止鸣笛。 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使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各种施工作业设备应尽量靠近作业区的中部,从而增加噪声距离衰减,降低噪声贡献值。 ⑤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应采取围挡措施,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阶段作业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施工期固废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地表开挖的泥土、沙石、施工剩余废物料等。为避免施工期产生固废废弃物对周边环境污染,项目施工方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暂存,能够回收利用的回收综合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向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进行消纳,委托经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单位清运至指定建筑垃圾消纳场消纳。对建筑垃圾进行收集并在固定地点集中暂存,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和堆放。同时对建筑垃圾暂存点进行有效的防护工作,避免风吹、雨淋散失或流失。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垃圾桶或者垃圾箱,对产生的施工生活垃圾应及时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 装修期会产生废漆桶、金属建材和木材的毛料、包装材料和地砖、墙砖的毛料等固废。涂料和油漆废桶及时清理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其余装修固废统一袋装收集并及时运至政府部门指定场所消纳。 废弃土石方主要是指项目土地平整和地下室开挖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方,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地块可实现挖方和填方的土石方平衡,不产生弃土。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二、运营期 1、运营期废气 1.1运营期废气污染源 (1)实验室废气 本项目教学实验室主要是普通的中学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项目初中校区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位于17#科学楼3楼,高中校区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位于2#科学楼2~4楼。项目化学实验过程中需配制酸碱试剂,在取用挥发性试剂的过程中会散发少量无机废气,根据化学品理化性质,浓硫酸属于难挥发性酸,浓盐酸和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无机废气主要为HCl、硫酸雾等无机酸雾。项目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均需用到少量有机溶剂,在取用过程中会散发少量有机废气VOCs(为非甲烷总烃)。 项目教学实验大部分是演示实验,实验以老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操作为辅,整体上初中和高中实验课程较少且简单,且学校教学实验规模小,实验时使用的化学药品量极少,化学品配制时瓶口打开的时间很短,配制酸碱试剂均在通风柜里面进行。 (2)无机酸碱废气 本项目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需配制酸碱试剂,在取用试剂的过程中会散发少量有害气体。试剂在取用过程中打开时间很短,因此挥发的量不大。 (3)有机废气(以NMHC表征) 本项目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均需用到少量有机溶剂,在取用过程中会散发少量有机废气,主要成分以NMHC计。 项目初中校区及高中校区实验室产生的硫酸雾、氯化氢等无机废气和VOCs经通风柜收集后,经风机引至所在建筑物楼顶采用“碱液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项目初中校区17#科学楼高17.1 m,排气筒高于楼顶约2.9 m,排气筒高度为20 m(DA001);项目高中校区2#科学楼高18.9 m,排气筒高于楼顶约1.1 m,排气筒高度为20 m(DA002)。 本项目通风橱三面围闭,并设置推拉门,实验演示时将推拉门关闭,形成密闭空间,通风橱顶部自带通风抽排口与废气收集管道连接,废气捕集措施可视为负压排风,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量核算方法的通知》(粤环函〔2023〕538 号)中“表3.3-2 废气收集集气效率参考值”,半密闭型集气设备(含排气柜)——仅保留1 个操作工位面,敞开面控制风速不小于0.3 m/s,收集效率为65%。 参考文献《酸雾净化新技术及其应用》(甄家华),液淋在低碱浓度下的净化效率为70%。项目无机废气浓度极低,实际可能达不到上述资料中的处理效率。本项目保守估计,碱液喷淋塔对氯化氢、硫酸雾的处理效率按40%计,对氮氧化物的处理效率按20%计,对氨的处理效率按10%计(氨溶于水);活性炭对无机废气的处理效率按0计算。参考《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6-2013)、《广东省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指南》(广东省环保厅2015 年2 月)等提出的关于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基本在50%~90%之间,本项目活性炭处理效率保守取50%进行计算。 综上,本项目实验室废气产生排放量极少,项目实验室硫酸雾、氯化氢、NOx排放浓度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氨排放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新扩改建二级标准值及表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VOCs(NMHC)排放浓度满足《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中表1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及表3 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项目实验室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饭堂厨房的油烟 项目食堂厨房能源为天然气,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极少,对环境影响较小。油烟主要是指动植物油过热裂解、挥发与水蒸气一起挥发出来的烟气,其中废气中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遇热挥发、裂解的产物、气味和水蒸气。 为减少食堂厨房油烟的排放,项目食堂厨房密闭,仅留进出口(设置垂帘门),在厨房灶头上方设置集气罩,厨房油烟负压收集引至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大型规模的相关要求(处理效率≥85%,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 mg/m3)。项目厨房油烟通过内置烟道引至食堂楼顶高空排放,小学校区食堂楼高15.9 m,排气筒高于楼顶约1.1 m,排气筒高度为17 m(DA003);高中校区食堂楼高13.8 m,排气筒高于楼顶约1.2 m,排气筒高度为15 m(DA004)。 项目食堂厨房炉头产生的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由静电油烟处理器处理后由抽风机抽至专用烟道引至食堂楼顶高空排放;散逸的少量食堂油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少。 (5)备用发电机废气 本项目设1台800 kW备用柴油发电机,近年市电保证率平均可达99.9%,全年停电时间约6小时;根据柴油发电机一般的定期保养规程:“每2周需空载运行10分钟,每半年带负载运行半小时”,本项目发电机年保养运行时间按6小时算,则柴油发电机全年运作时间约12小时。 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尾气经收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5)排放,所排废气中的污染物SO2、NOx和颗粒物均可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少。 (6)机动车尾气 项目小学校区地上停车位52个,初中校区地上停车位63个,高中校区停车位72个(其中地上停车位55个,地下停车位17个)。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为CO、NOX、NMHC等。 项目周围环境相对开阔,校区内道路空气流动性好,通风条件良好,汽车尾气扩散速度较快,项目地下车库安装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且污染物产生量较小,经大气扩散和路旁绿化植物吸收后,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不大。 评价建议加强道路两侧绿化,以减少汽车尾气浓度,减小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地下停车库设置排气口,排风口位置设置应避开人群活动频繁区域,减小汽车尾气排放速率,降低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7)垃圾用房臭气 项目拟于高中校区食堂西侧设一个垃圾用房,其主要功能为收集整个学校内的生活垃圾,不设压缩功能。垃圾用房垃圾暂存过程中会产生恶臭,该恶臭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主要的污染物包括H2S和NH3等,并且易于产生蚊蝇。垃圾用房恶臭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长期堆放将对周围15~20m以内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使人感觉不舒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垃圾用房臭气为无组织排放,因此本项目对生活垃圾收集点臭气做定性分析。 垃圾用房内垃圾桶应加盖,注意密封良好,减少恶臭气味的散逸,并注意垃圾能够及时进行清运,一天不少于1次,缩短垃圾在垃圾用房的停留时间,对垃圾进行清运后必须立即进行清扫。通过定期消毒、除臭、清洗、在垃圾用房周边种植对臭气具有抗性和吸收性的植物,注意环境卫生,则垃圾腐烂产生的恶臭对附近居民与教学区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项目垃圾用房周边最近建筑为项目高中食堂,相距约10 m,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 50337-2018)中垃圾收集站与相邻建筑间距≥8米的标准要求。 1.2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1)碱液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可行性分析 项目教学实验大部分是演示实验,教学实验规模小,实验时使用的化学药品量极少,化学品配制时瓶口打开的时间很短,配制酸碱试剂均在通风柜里面进行,因此,无机废气、有机废气产生量极小。项目初中校区及高中校区实验室产生的硫酸雾、氯化氢等无机废气和VOCs经通风柜收集后,经风机引至所在建筑物楼顶采用“碱液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项目实验过程试剂使用量较少,实验室废气产生量极小,“碱液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可对项目实验室产生的硫酸雾、氯化氢等无机废气和VOCs进行有效处理,属于成熟的废气治理可行技术措施,收集后经进一步处理可减少上课期间教室室内和室外的短期空气污染,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举行和杜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静电油烟净化器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小学、高中食堂采用静电油烟净化器进行处理食堂油烟。 静电油烟净化器可行性分析:部分较大的油雾滴、油污颗粒在均流板上由于机械碰撞、阻留而被捕集,当气流进入高压静电场时,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油烟气体电离,油雾荷电,大部分得以降解炭化;少部分微小油粒在吸附电场的电场力及气流作用下向电场的正负极板运动被收集在极板上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到集油盘,经排油通道排出,余下的微米级油雾被电场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洁净空气;同时在高压发生器的作用下,电场内空气产生臭氧,除去了烟气中大部分的气味。因此,项目小学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内置烟道(DA003)引至饭堂楼顶排放。高中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内置烟道(DA004)引至饭堂楼顶达标排放,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不大。 1.3小结 项目实验过程产生极少量废气,且属于间歇排放,经通风柜收集后由风机引至实验室所在建筑物楼顶高空排放;食堂油烟通过油烟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经烟道引到楼顶排放,油烟排放浓度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大型规模标准限值;备用柴油发电机尾气经收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排放浓度符合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汽车尾气产生量较少,通过地下停车库设置排气口及加强校区绿化等措施,汽车尾气经大气扩散和路旁绿化植物吸收后对环境影响不大;垃圾用房内垃圾桶加盖密封良好,减少恶臭气味的散逸,垃圾及时清运,一天不少于1次,缩短垃圾在垃圾用房的停留时间,对垃圾进行清运后必须立即进行清扫,通过定期消毒、除臭、清洗、植物吸收等垃圾产生的恶臭对附近居民与教学区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项目产生的废气较少,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对项目周边的大气环境及敏感点造成明显的影响。 2、运营期废水 2.1运营期水污染源 (1)生活污水及食堂含油废水 ①生活污水 项目学校生活污水为学生及教职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和总磷,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与食堂含油废水混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污水管网进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②食堂含油废水 本项目在小学校区及高中校区分别设1个食堂,项目初中校区及高中校区师生职工均在高中校区食堂就餐。项目经隔油池处理后的食堂含油废水与经三级化粪池处理的生活污水混合后的废水排放浓度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混合后的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污水管网进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2)实验室废水 本项目初中及高中校区设有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教学实验以中学教学水平为准,进行的实验主要是简单的酸碱中和、碳酸钙分解之类的化学实验、简单的力学、物理实验以及简单的观察植物、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项目实验室进行化学和生物实验时产生实验废水,实验室废水的排放周期不定,为间歇性排放,废水中所含污染物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含有少量的酸碱,以及含有洗涤剂及常用溶剂等有机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液及实验室器皿清洗废水,其中验过程产生的废液收集后作为危废处理。 ①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液 项目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液为各种实验试剂和水的混合物,其中初中实验投加的实验试剂约0.025 t/a,用水量约0.3 t/a,产污系数取0.9,产生的实验废液约0.2925 t/a;高中实验投加的实验试剂约0.037 t/a,用水量约0.4 t/a,产生的实验废液约0.3933 t/a。项目实验试剂配制用水为外购纯净水,纯净水年用量为0.7 t,实验废液合计产生0.6858 t/a,废溶液收集后作为危废处理。 ②实验室器皿清洗废水 实验室清洗废水为间歇性排放,浓度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本项目实验主要为常规的教学实验,用到的试剂主要为酸、碱、无机盐、有机物等物质,以酸碱盐废水为主,特征表现为pH 范围较大。 项目实验室清洗废水污染物因子较少,浓度较低,酸碱废水经中和池酸碱中和pH调至6~9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达标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3)游泳馆生活污水 项目游泳馆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后的废水排放浓度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污水管网进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4)游泳池水 项目游泳池池水主要采用过滤循环回用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需将池水全部排空更新,根据项目泳池的运行时间(5-10月),项目每年更换一次泳池水,游泳池容积为2000 m3,则泳池更换水量为2000 m3/a。项目游泳池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属于清净下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污水管网进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5)项目废水汇总情况 学校生活污水、食堂含油废水、实验室器皿清洗废水、游泳馆生活污水及游泳池水汇合至同1个排放口(DW001)排放市政污水管网,经市政污水管网达标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2.2废水污染治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项目经隔油池处理后的食堂含油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的生活污水、经酸碱中和处理后的实验室器皿清洗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的游泳馆生活污水及更换的游泳池水汇合至同1个排放口(DW001)排放市政污水管网,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混合后的综合废水排放浓度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1)酸碱中和处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使酸性废水中的H+与外加OH-,或使碱性废水中的OH-与外加的H+相互作用,生成弱解离的水分子,同时生成可溶解或难溶解的其他盐类,从而消除它们的有害作用。反应服从当量定律。采用此法可以处理并回收利用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以调节酸性或碱性废水的pH值。 项目实验室清洗废水污染物因子较少浓度较低,经中和池酸碱中和处理后可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2)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依托可行性分析 ①污水处理厂概况 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位于云浮市云城区布务村村委布西村,由云浮市新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河口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10000 m2,设计规模为2万t/d,现投入使用的一期项目污水处理能力为1万t/a,厂区主体工艺采用微曝气式氧化沟工艺。 ②管网接驳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所在区域基本已完善市政污水管网铺设,根据项目雨污工程规划图,项目雨水接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③污水处理厂出水质标准 河口污水处理厂于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的较严者,处理后的尾水排入南山河。2022年该厂完成提标改造,提升出水标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及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 ④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情况 根据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办事处发布的“广东云浮工业园区2023年度环境管理状况评估报告”可知,河口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设施总排放口所检测项目排放浓度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及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该污水处理厂设施设计处理量为10000 m3/d,2023年总进水量为1287489 m3/a(3527.37 m3/d),负荷约为35.3%,剩余处理能力约为6473 m3/d。 本项目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综合废水排放量约为496.17 m3/d,在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范围内,可接纳本项目排水。 综上所述,本项目废水排放量较小,废水处理后排放浓度能够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废水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后不会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废水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2.3小结 项目经隔油池处理后的食堂含油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的生活污水、经酸碱中和处理后的实验室器皿清洗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的游泳馆生活污水及游泳池水汇合至同1个排放口(DW001)排放市政污水管网,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云浮市云城区河口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混合后的综合废水排放浓度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因此,不会对项目周边环境及敏感点造成明显的影响。 3、噪声 3.1、噪声源强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学生活动、上下课铃声、广播等教学噪声,食堂排风﹑油烟机、游泳馆水泵等噪声。 3.2、声环境影响预测 ①评价范围 本项目是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环办环评〔2020〕33号),“2.声环境。明确厂界外50米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边界外50m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为东风村,项目声环境预测范围选取边界外50m范围内。 ②评价标准 项目边界东面、南面、西面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 dB(A),夜间≤50 dB(A)),边界北面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敏感点东风村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 dB(A),夜间≤50 dB(A))。 3.3、预测结果分析 项目边界噪声最大贡献值为42.3 dB(A),项目边界昼间噪声最大叠加预测值为靠近云石大道的北边界62.5 dB(A),项目边界夜间噪声最大叠加预测值为靠近云石大道的北边界53.2 dB(A)。项目东面、南面、西面边界昼夜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2类标准限值;北面边界昼夜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限值。项目周边50m范围内的敏感点东风村昼夜间噪声最大叠加预测值分别为56.1 dB(A)和48.8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项目运营后噪声边界贡献值较小,对项目周边的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 为降低项目营运时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项目应加强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 ①在项目场址周边种植树木,形成绿化隔声带; ②设置减速带,严控车速,降低车辆轮胎与地面摩擦噪声; ③加强校区进出车辆管理,在学校设置禁鸣标识,严禁随意鸣笛;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边界东面、南面、西面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边界北面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要求,项目运营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1、一般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 本项目住宿师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585.6 t/a,无住宿师生及职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87 t/a,合计772.6 t/a。项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2)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产生量为479.8 t/a。本项目拟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餐厨垃圾与非餐厨垃圾分开收集,其中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应按要求分别单独收集,并及时清运,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可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的单位处理。 (3)废油脂 本项目废油脂产生量为0.885 t/a,废油脂交由有清理能力的单位定期进行清理,清理后立即交由有资质的可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的单位回收处理,本项目不作暂存。 4.2、危险废物 (1)实验室危险废物 本项目实验室主要开展理化生实验教学,实验过程产生的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液、过期试剂、废化学试剂包装瓶、沾染化学试剂的试纸等,作为危险废物委托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①实验用植物残渣 项目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残渣,产生量约0.1 t/a,植物残渣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②实验室一次性耗材(一次性手套、口罩和废包装物) 项目化学、生物实验过程产生沾有各种化学试剂的一次性手套、口罩和废包装物等,产生量约0.15 t/a,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③废试剂瓶及废玻璃器皿 项目化学和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试剂瓶及废玻璃器皿,产生量约0.3 t/a,废试剂瓶及废玻璃器皿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④实验废液 项目化学和生物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的实验废液,根据前文分析,项目实验废液约0.6858 t/a。项目实验废液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初中校区危废暂存间拟建于17# 初中科学楼3楼,占地面积约6 m2;高中校区危废暂存间拟建于2# 高中科学楼4楼,占地面积约6 m2),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2)医务室医疗垃圾 项目医务室主要是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基本病症治疗和对于轻微伤势进行简单清创、消毒、包扎。由于进行治疗的物品均为一次性物品,无需进行清洗再利用,因此无医疗废水产生。医务室废物主要来自于为学生简单皮外伤进行消毒和包扎产生的固废以及过期、淘汰、变质的废弃药品。医疗垃圾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医务室内的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3)废活性炭 本项目实验室废气处理设施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一般情况下,100 kg活性炭能吸附25kg的VOCs,本项目有机废气产生量很少,初中和高中校区实验室废气处理设施设活性炭的装填量均为0.1 t,每年更换2次,则合计产生废活性炭0.4 t/a,作为危险废物委托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综上,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对于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进行贮存,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贮存设施或场所、容器和包装物应按HJ 1276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或场所标志、危险废物贮存分区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等,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建设单位要定期检查存放危险废物的容器是否有损坏,防止危险废物泄露,然后定期将危险废物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运输转移时装载危险废物的车辆必须做好防渗、防漏的措施,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做好申报转移记录。本项目固废采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废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
公众参与情况 | 我局已对本项目采取了受理公告网上公示供群众了解项目的信息,公示期间并未收到反馈意见。 |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