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是否继续?

您现在所在位置是:首页 > 云浮市生态环境局公众网 >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云浮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3-18 17:51:00   信息来源:

云环〔201517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和中直、省直驻云浮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浮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有关部门反映。 

 

    附件:云浮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

 

 

 

市环境保护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经济信息化局 

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015年2月10日

 

 

 

 

 

附件 

云浮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类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考核细则 

 

    一、考核目的 

    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作为检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确保《大气十条》、《行动方案》、《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书》中PM10年均浓度下降目标按期完成。 

    二、考核依据 

    根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以各县(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 

三、考核要求 

    PM10考核地区范围与要求。 

    对全市各地区考核PM10年均浓度改善情况(见附表1)。 

    对于《目标责任书》规定2017年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的城市考核要求。 

各县(市、区)PM10年均浓度比基数下降10%。 

年度改善目标为:2014年PM10年均浓度不超过基数;2015年完成改善目标的50%;2016年完成改善目标的80%。 

四、指标分值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总分为100分。PM10指标满分为100分。 

五、数据来源 

(一)采用国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位(以下简称国控城市点位)监测数据。 

(二)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各县(市、区)PM10年均浓度为考核年度内该城市(区)有效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 

    六、考核基数 

    对于《目标责任书》明确提出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的城市,按以下要求确定考核基数: 

    PM10考核基数:以2012年PM10年均浓度为基础,综合考虑空气质量新老标准衔接进行确定。 

七、年度考核计分方法 

    (一)PM10年度考核计分方法。 

    对于《目标责任书》规定2017年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的城市。 

    1.对于PM10年均浓度不超过60微克/立方米的城市:计60分;同时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满足年度考核要求,计40分;未满足年度考核要求的,按照实际下降比例占年度考核要求的下降比例的比重乘以40进行计分。 

    2.对于PM10年均浓度超过60微克/立方米的城市: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计60分。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满足年度考核要求,再计20分;未满足年度考核要求的,按照实际下降比例占年度考核要求的下降比例的比重乘以20进行计分。PM10年均浓度比上一年每下降1微克/立方米得5分。PM10年均浓度比上一年每上升1微克/立方米扣5分。 

    (二)附加计分条件。 

    1.按照以上方法对PM10考核计分后,与全市整体变化幅度相比,对于污染物浓度变化出现离群现象的城市,空气质量出现明显改善或者明显恶化的城市,经市政府同意,可以适当额外加分或扣分。 

    2.若出现PM10年均浓度统计日数不满足有效性要求的,该城市计0分。若遇严重地震、台风、海啸等不可抗力造成设备损毁,并导致数据缺失的,经县(市、区)政府同意报市环境保护局认可,可降低相应的有效日数要求。 

    八、其他说明 

    (一)本细则描述“不超过”某个浓度水平时含义包含“等于”;“低于”或“高于”某个浓度水平时含义均不含“等于”。 

    (二)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单位为%,并保留一个小数点位。 

    (三)本细则提出的“完成改善目标的X%”,是指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占要求下降比例的X%。例如:要求2017年XX市PM2.5年均浓度比基数下降20%左右,2015年完成改善目标的30%,则2015年应比基数下降6%。 

    (四)PM10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计分分数采用四舍五入取整数,不保留小数位。 

    (五)所有扣分情况均是该项分数扣完即止。其他情况加分后总分超过100的,以100分计。 

附表1 

各县(市、区)PM10改善目标 

 

基数 

考核要求下降目标 

年份 

2012 

2014 

2015 

2016 

2017 

云城区 

以2012PM10年均浓度为基础,综合考虑空气质量新老标准衔接进行确定 

不超过基数 

5.0% 

8.0% 

10.0% 

云安区 

不超过基数 

5.0% 

8.0% 

10.0% 

罗定市 

不超过基数 

5.0% 

8.0% 

10.0% 

新兴县 

不超过基数 

5.0% 

8.0% 

10.0% 

郁南县 

不超过基数 

5.0% 

8.0% 

10.0% 

 

 

第二类  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细则 

 

    一、考核目的 

    基于《大气十条》、《行动方案》、《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书》中重点任务措施要求,设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指标,通过强化考核,以督促各地区贯彻落实工作要求,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具体指标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1.指标解释。 

    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分类处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和搬迁改造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的情况。 

    2.工作要求。 

    该项指标包括“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清理”、“落后产能淘汰”、“重污染企业搬迁”4项子指标。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严禁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要求,不再审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2)分类处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对于确有必要建设的,在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基础上,报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3)完成年度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其中2014年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4)制定城市建成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有序推进重污染企业梯度转移、搬迁、退城进园或进行污染减排升级改造。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12分,其中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清理、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各占2分,落后产能淘汰占6分。 

    4.计分方法。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认定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控制和违规在建项目分类处理证明材料,考核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控制,满足上述工作要求的,计2分,发现一例违规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清理,满足上述工作要求的,计2分,发现一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根据全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结果,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指标计分。共计6分,实行扣分制,一个项目未完成的,扣6/n分(n为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项目数以及新改扩建项目审批要求淘汰的项目数之和),扣完为止。 

    根据地方人民政府提供的重污染企业搬迁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证明材料,考核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经现场核查证实完成当年搬迁、改造任务的,计2分,否则计0分。 

    (二)清洁生产。 

    1.指标解释。 

    落实国家《大气十条》、《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中,“对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要求的情况。 

    2.工作要求。 

    根据《关于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工作的通知》(粤经信节能函〔2014〕1589号)的要求,2014年,各县(市、区)编制完成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并上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及市环境保护局备案,方案中应包括行政区域内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重点行业30%以上的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2015年,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方案中的40%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 

    2016年,完成方案中70%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 

    2017年,完成方案中全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6分。2014年,编制完成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占3分,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占3分;2015年,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占2分,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占4分;2016年、2017年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占6分。 

    4.计分方法。 

    各县(市、区)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每年报送本地区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情况。满足全部工作要求的,计6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对地方报送的情况进行审核,组织重点抽查和现场核查。如发现各地区报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情况与现场核查不符,发现一例扣0.5分,扣完为止。 

    (三)油品供应。 

    1.指标解释。 

    该指标为国V油品供应情况。 

    2.工作要求。 

    2014年7月1日起,各地要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油。 

    2015年4月1日起,各地要全面供应国V车用柴油。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10分。 

    4.计分方法。 

按时供应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的,计10分。随机抽检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5个加油站,抽查达标油品的供应情况,发现一例销售不达标油品的扣5分,扣完为止。 

    (四)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整治。 

    1.指标解释。 

    10蒸吨/小时及以下使用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的淘汰情况,及新建锅炉准入要求的执行情况。 

    2.工作要求。 

    该项指标包括“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淘汰”、“新建锅炉准入”2项子指标。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高污染工业小锅炉淘汰。 

    2014年,各县(市、区)编制地区工业锅炉清单,摸清纳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的基本情况。编制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方案,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并报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全市淘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所有高污染燃料锅炉。 

    2015年,各地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淘汰任务完成率50%。 

    2016年,各地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淘汰任务完成率75%。 

    2017年,各地累计完成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淘汰总任务的95%。确有必要保留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出具书面材料说明原因。 

    (2)新建锅炉准入。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含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和经国家、省政府批准设定的各类工(产)业园区禁止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锅炉。其他区域禁止新建10蒸吨/小时及以下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新建锅炉须使用清洁能源或配套先进污染治理设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禁止新建或移装已纳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10分,其中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淘汰占8分,新建锅炉准入占2分。 

    4.计分方法。 

    依据市环境保护局和市质监局锅炉统计数据核定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清单;依据日常督查、重点抽查和现场核查的结果,核定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比例。完成工作目标的,计8分;完成工作目标80%的,计6分;完成工作目标60%的,计4分;否则计0分。 

    严格按照《大气十条》、《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核准新建锅炉的,计2分;在日常督查中,发现一例违规新建锅炉,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中央燃煤锅炉综合整治资金支持城市治理任务完成率低于90%的,扣2分;低于80%的,扣4分。 

    (五)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1.指标解释。 

    各县(市、区)工业烟粉尘、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和码头扬尘污染控制治理的情况。 

    2.工作要求。 

    该项指标包括“工业烟粉尘治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码头扬尘污染控制”3项子指标。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工业烟粉尘治理。 

    火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等行业国控、省控重点工业企业和20蒸吨及以上燃煤工业锅炉安装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增设烟粉尘监控因子,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加快除尘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严格按照考核年度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实现稳定达标;强化工业企业燃料、原料、产品堆场扬尘控制,大型堆场应建立密闭料仓与传送装置,露天堆放的应加以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 

    (2)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2014年,深入开展印刷、家具、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制鞋、集装箱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各县(市、区)重点项目治理完成率15%以上;完成各县(市、区)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以及化工企业储罐区油气回收治理,已建油气回收设施稳定运行。 

    2015年,石化印刷、家具、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制鞋、集装箱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有机化工等行业重点项目治理完成率达到50%,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2016年,各县(市、区)的印刷、家具、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制鞋、集装箱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有机化工等行业及石化行业重点项目治理完成率达到80%,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2017年,全市所有石油炼制、有机化工和医药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面应用LDAR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完成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全市各地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所列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3)码头扬尘污染控制。 

    按照粤环〔2014〕12号中的重点项目清单要求,实施港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1000吨级以下(不含)码头采用干雾抑尘、喷淋除尘等技术降低粉尘飘散率,1000吨以上码头完成防风抑尘网建设和密闭运输系统改造。 

    2014年,各县(市、区)干散货码头粉尘治理项目完成率25%; 

    2015年,各县(市、区)干散货码头粉尘治理项目完成率50%。 

    2016年,各县(市、区)干散货码头粉尘治理项目完成率75%。 

    2017年,各县(市、区)干散货码头粉尘治理项目完成率100%。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15分,其中工业烟粉尘治理占7分,包括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建设1分,重点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4分,工业堆场扬尘控制2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占6分,包括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2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4分;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占2分。 

    4.计分方法。 

    (1)工业烟粉尘治理。 

    重点工业企业与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烟粉尘在线监控设施安装率达到95%,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计1分,否则计0分。 

    依据重点工业企业和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自动监测数据及监督性监测数据核定重点工业企业稳定达标率;95%以上(含)稳定达到烟粉尘排放标准的,计4分,85%以上(含)稳定达标的,计2分,否则计0分。在日常督查和现场核查中,发现一例违法排污或者已建烟粉尘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扣0.5分,扣完为止。 

    随机抽查5个以上工业堆场,根据现场核查和日常督查结果,评估堆场扬尘控制情况;90%以上(含)堆场按照要求进行扬尘控制的,计2分;80%以上(含)堆场按照要求进行扬尘控制的,计1分,否则计0分。 

    (2)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依据日常督查、重点抽查和现场核查的结果,核定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的完成情况;90%以上(含)按时完成油气回收并稳定运行的,计2分,否则计0分。 

    依据日常督查、重点抽查和现场核查的结果,核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的完成和运行情况;按时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建设并稳定运行的,计4分,否则计0分。 

    (3)码头扬尘污染控制。 

    随机抽查5个以上码头(干散货码头少于5个的地区进行全面检查)。抽查合格率达到90%,计2分;达到80%,计1分;达到60%,计0.5分;否则计0分。 

    (六)城市扬尘污染控制。 

    1.指标解释。 

    建筑工地、道路等城市扬尘主要来源的污染控制情况。 

    2.工作要求。 

    该项指标包括“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控制”2项子指标。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 

    施工工地出口设置冲洗装置、施工现场设置全封闭围挡墙、施工现场道路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等。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规范安装扬尘视频监控设备。 

    (2)道路扬尘污染控制。 

    实施道路机械化清扫,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8分。其中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占4分,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占4分。 

    4.计分方法。 

    随机抽查5个以上建筑工地。建筑工地抽查合格率达到90%,计4分;达到80%,计3分;达到70%,计2分;否则计0分。 

    依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核算各地区城市建成区的道路机械化清扫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计4分;低于85%的,以2012年为基准年,年均增长6个百分点及以上,计4分,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及以上,计2分;否则计0分。 

    (七)机动车污染防治。 

    1.指标解释。 

    该指标为高排放黄标车淘汰、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情况。 

    2.工作要求。 

    该项指标包括“淘汰黄标车”、“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4项子指标。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淘汰黄标车。 

    2014年,各城市淘汰25%的黄标车和老旧车。 

    2015年,各城市累计淘汰50%的黄标车,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累计淘汰90%。 

    2016年,各城市累计淘汰70%的黄标车。 

    2017年,各城市累计淘汰90%以上的黄标车。 

    (2)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 

    按照《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联网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依据机动车环保达标车型公告核发新购置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标信息实现与地市联网。 

    (3)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按照《全国机动车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标准》配备县级机动车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办公业务用房、硬件设备等,并严格落实《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各地机动车环保监督管理数据实现联网。 

    (4)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除快速路主路外,各级城市道路均应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主干路、次干路及快速路辅路设置具有物理隔离设施的专用自行车道,支路宜进行划线隔离,保障骑行者的安全。通过加强占道管理,保障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基本路权,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已挤占的要尽快恢复。居住区、公园、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场、酒店等)要为自行车提供方便的停车设施。通过道路养护维修,确保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路面平整、连续,沿途绿化、照明等设施完备。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12分,其中淘汰黄标车占7分、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占2分、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占1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占2分。 

    4.计分方法。 

    黄标车淘汰率满足当年工作要求的,计7分;完成当年工作要求85%的,计5分;完成当年工作要求70%的,计3分;否则计0分。 

    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核发管理满足工作要求的,计2分,发标信息未实现联网的扣1分,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率未达到90%以上的计0分。 

    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满足工作要求的,计1分,机动车环保监督管理数据未实现联网的计0分。 

    每个地区在不少于3个行政区域内,选取总条数不少于10条、总长度大于10公里的道路路段,应涵盖快速路辅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确定各级道路组成比例,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进行考核统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配置率(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道路比例)达90%,且完好率(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使用功能完整,路面平整、连续、顺畅,不受机动车或其他设施侵占干扰所占比例)达80%的,计2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配置率达80%,且完好率达70%的,计1分,低于上述比例的,计0分。 

    (八)建筑节能。 

    1.指标解释。 

    各地新建建筑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绿色建筑推广情况。 

    2.工作要求。 

    各地所有新建建筑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按照《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各县(市、区)的保障性住房,自2017年起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5分。 

    4.计分方法。 

    每个地区随机抽查5个以上考核年度新建建筑。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均达100%,计3分;发现一例新建建筑未达到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扣1分,扣完为止。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地区新建保障性住房自2014不以低于25%的比例、自2015年起不以低于50%的比例、自2016年起不以低于75%的比例、自2017年起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计2分,否则计0分。 

    (九)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1.指标解释。 

    地方各级财政、企业与社会大气污染防治投入的总体情况。 

    2.工作要求。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大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明确企业治污主体责任。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6分。 

    4.计分方法。 

    地方各级财政、企业和社会大气污染防治投入之和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于全省80%位值(含)的,计6分;低于80%位值、高于50%位值(含)的,计4分;低于50%位值、高于20%位值(含)的,计2分;否则计1分。 

    (十)大气环境管理。 

    1.指标解释。 

    编制实施细则与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重点任务管理台账、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秸秆禁烧、环境信息公开情况。 

    2.工作要求。 

    该项指标包括“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台账管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秸秆禁烧”和“环境信息公开”6项子指标。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2014年6月底前,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或细则,将上级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和重点任务逐级分解到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治理项目,完善政策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2)2014、2015、2016、2017年,制定本地区年度实施计划,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制定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确定治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资金来源、政策措施推进要求及责任分工,并向社会公开。 

    (3)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煤炭管理与油品供应、高污染燃料工业小锅炉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筑节能、大气环境管理等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准确、完整记录各项任务及其重点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逐月进行动态更新。 

    (4)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 

    按时完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应急预案制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备案。定期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演练、评估与修订,全面落实政府主要责任人负责制,配套制定部门专项实施方案。 

    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时,及时启动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城市所在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启动时,及时按照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联动的需要,组织落实相关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城市联动、共同应对。 

    (5)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根据《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关于加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办〔2014〕43号),建立完善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布点采样、仪器测试、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控制、数据传输、档案管理等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障监测数据客观、准确,为评估考核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 

    (6)秸秆禁烧。 

    建立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县和乡镇政府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具体责任,严格实施考核和责任追究。对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火点开展实地核查,严肃查处禁烧区内的违法焚烧秸秆行为。 

    (7)环境信息公开。 

    在政府网站及主要媒体,逐月发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公开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按照《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发〔2013〕74号)和《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的要求,公开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与治污设施运行信息;同时,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要求,及时公布污染源监测信息。 

    3.指标分值。 

    该项指标分值共16分,其中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占2分,台账管理占1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占5分,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占3分,秸秆禁烧占1分,环境信息公开占4分。 

    4.计分方法。 

    (1)年度实施计划编制。 

    按要求编制实施细则与年度实施计划,并向社会公开的,计2分;实施细则与年度实施计划未向社会公开的,扣1分。 

    (2)台账管理。 

    管理台账完整、真实,满足工作要求的,计1分;否则计0分。 

    (3)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供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运行,以及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的证明材料,满足考核要求计1分,否则计0分。 

    检查县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满足考核要求计1分,否则计0分。 

    各地人民政府应提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的证明材料,包括各地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的材料,及时准确启动达到80%的计1分,否则计0分,省环境保护厅统计情况作为评估考核的依据;各地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信息报送情况的材料,按照环境保护部重污染天气信息报告工作要求报送的计1分,否则计0分,省环境保护厅统计情况作为评估考核的依据;各地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情况的材料,满足工作要求的计1分,否则计0分,国家、省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作为评估考核的依据。 

    (4)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若发现由于人为干预造假,致使监测数据失真的现象,实行一票否决,总体考核计0分。依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及各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总结报告综合评定,满足考核要求的,计3分,否则计0分。未建立完善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扣2分。 

    (5)秸秆禁烧。 

    建立并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禁烧区内无秸秆焚烧火点且辖区内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上一年减幅达30%(含)以上的,或者连续两年辖区内秸秆焚烧火点数低于10个的,计1分;禁烧区内无秸秆焚烧火点且辖区内秸秆焚烧火点数比上一年有所减少但减幅未达30%的,计0.5分;否则计0分(秸秆焚烧火点数依据环境保护部公布并核定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为准)。 

    (6)环境信息公开。 

    各地人民政府应提供执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证明材料,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公开各项环境信息的,计4分;缺少一项信息公开内容的,扣1分,扣完为止。 

 

 

 

 
 


附件:

分享到:
网站地图
维护单位:云浮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0766-8822643 e-mail:gdyfxx@21cn.com
ICP备案号:粤09015554号-1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粤公网安备案 4453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