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司法局"网站 是否继续?
一颗法治的种子,如何在童心世界生根发芽?
一盏法律的明灯,如何照亮少年的前行步伐?
秋季开学前两周,云城区用一场覆盖全城且温暖生动的“法治第一课”,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从城区中心学校到偏远乡村教学点,从中学礼堂到小学课堂,法治教育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一、法治教育全面覆盖 形式多样深入人心 云城区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创新制定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方案,将9月定为“法律阳光护幼苗”主题宣传月,通过“区—镇—校”三级联动机制,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同步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各镇街、各部门结合实际,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为主线,以普法责任制落实为抓手,推动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法治教育格局—— 云城街道通过专题会议统筹安排,实现“法治第一课”全域覆盖;思劳镇推出“警司律三方进校园”活动,增强法治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安塘街道聚焦校园欺凌问题,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应对能力;河口街道多部门联合推进法治教育;南盛镇则将反诈、防欺凌、防溺水等多个主题融为一堂课,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云城区法院组织“法治副校长”为6所小学送上“法治大礼包”,以专业力量助力校园普法……尽管形式多样,但所有活动都围绕同一目标: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法律知识传授方式上,云城区注重创新与互动,让法律“活”起来。 在前锋镇中心小学,律师张汝鹏通过以案说法,用“小案例”诠释“大道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辨析,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云浮新华书店举办的亲子法治课堂上,孩子们担任“普法小使者”,通过诵、读、唱、演、说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法治故事,展现法治文化魅力,不仅赢得现场掌声,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法的兴趣。 二、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法治教育常态化 云城区不断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推出“法治+亲子共学”模式,通过“大手拉小手”“亲子普法讲座”“亲子研学游”等活动,推动法治教育由校园延伸至家庭,逐步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法治教育网络。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参加亲子普法讲座的学生家长王女士感慨道。在“亲子普法讲座”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增强法治共识,提升整个家庭的法治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一级教师李月连指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既要加强法治教育,也要关注心理健康。云城区积极推进“法治+”融合机制,将法治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各学校常态化开展“法治晨课”“法治班会”“模拟法庭”等系列活动,让法治成为学生成长的“标配”。同时,云城区普法办每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主题作品创作大赛和“优秀普法小使者”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法治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云城区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让法治教育“一直在路上”。目前,全区已组建“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三支队伍,建立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每所中小学“1位法治副校长+1位法律顾问”全覆盖,年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超过200场。 此外,云城区建设的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集普法宣传、法治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青少年主题法治公园,成为学生课外法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 截至目前,云城区已有数万名师生参与“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学生们反馈:“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敢于对校园欺凌说不”;老师们也感到“课堂纪律更好,同学关系更融洽”;家长们则认为,通过法治共学,不仅孩子受益,整个家庭的法治意识也得到提升。 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守护;法治教育不是短暂的活动,而是持续的滋养。云城区一场场生动温暖的“法治第一课”,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也为他们的未来铺就法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