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政府门户网站

—— 云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是否继续?

中共云浮市委办公室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 : 2020-03-16 16:03:30 来源 : 本网 浏览次数 : -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和中直、省直驻云浮各单位:

《云浮市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反映。

 

中共云浮市委办公室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24日

 

云浮市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提升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为云浮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关于技能人才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结合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为牵引,以提升技工教育办学水平为突破口,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搭建多元培养平台,完善培育工作体系,推动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规模明显壮大、级别层次不断优化、产业融合显著增强、人才素质整体提升,力争将我市打造成为“广东技工”工程优先发展地、全省技工教育重点培养地、粤港澳大湾区技工重要输出地。到2022年,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12%以上。到2025年,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更大、结构更加优良、年龄梯队更加合理,技术技能更加精湛,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全省中上水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2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在强化技工培育基础与布局上攻坚突破,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工程”

1.优化技工教育资源配置。围绕我市区域产业发展,调整优化技工院校区域布局,加快推动罗定技工学校升级高级技工学校,推动云浮技师学院实施对标高职院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取2022年底前纳入高职院校序列。对接金属智造、信息技术应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技工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共培训基地于一体的技工教育产业城,新建1所职业技能公共培训基地,建设云浮技师学院分校区,引进民办技工教育进驻。推动新兴县重组、整合或新建一间综合类技工学校,将“温氏学院”打造成为培养现代农业技工的技工院校,为新兴县产业发展和建设融湾发展先行示范县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推动郁南县谋划新建一所技工学校。

2.实施“联合办学”培养机制。推动云浮技师学院与华立技师学院、罗定市技工学校组建技工教育联盟,联合开设初中起点“3+2”高级技工班和“3+3”预备技师班,畅通中技到高技、预备技师上升机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工院校合作共建。到2022年,推动云浮技师学院与5所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工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3.实施“百名强师”领航计划。建立完善技工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鼓励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任教。到2022年,全市技工院校理论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师达到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5%以上;云浮技师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不低于20%。建立首席教学能手制度,到2022年评定100名首席教学能手,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资助,并在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在提升技能人才总量层次上攻坚突破,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4.实施“技工学制教育”扩容行动。扩大全市技工院校招生规模,高级工以上学制教育规模达到65%以上。到2022年,云浮技师学院在校学生规模达5000人以上,社会培训规模达5000人次以上;罗定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达2000人以上,社会培训规模达2000人次以上。

5.实施“万名技工”培育行动。推动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组建云浮职业培训联盟,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监测机制。支持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技能夜校”,推行“技能积分制”“技能网校”等新型技能培训,对企业职工、“两后生”、高校毕业生、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开展精准技能培训,重点对接七大产业集群扩大中高级以上技能培训比例。全市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000人次以上,其中技能提升培训占80%以上。

6.实施“精英工匠”培育行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及时发现、选拔和培育善于创新攻关、带徒传技、传承推广的领军型技能人才。每两年评选认定10名云浮首席技师,按规定给予所在企业一次性资助,用于首席技师传授技艺的设备购置和奖励等。对接“广东技工素质提升项目”,每年选拔100名优秀技能人才,参加高等院校或知名培训机构、知名企业组织的提升培训,按规定享受省级资助。对接扬帆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每年重点培养1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传承载体建设。到2022年,建设2个以上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以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7.扩大企业主体培训规模。鼓励企业发挥培训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制定技工培养发展计划,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大力支持企业设立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到2022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

(三)在提高技能人才质量上攻坚突破,实施品牌创建行动

8.打造特色专业品牌。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技工院校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围绕金属智造、信息技术应用、氢能、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推进重点专业建设。推动市教育园区重点发展石材、机械、装备类专业,罗定片区重点发展粤菜师傅、家政类专业,新兴片区重点发展健康医药、旅游类专业,云城新建技工教育城以金属智造、信息技术、物流等为专业品牌建设方向,推进专业差别化建设、错位发展,形成各自院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到2022年,建成15个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就业质量好的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9.加强“云浮工匠”培育。建立“云浮工匠”评选培育机制,以服务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导向,每年评选“云浮十大工匠”,给予每人2万元一次性补助,用于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研修。提高领军型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按照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落实“云浮十大工匠”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等方面待遇。

10.打造“云石工匠”品牌。谋划在市教育园区建设集石雕石刻文化博览、石雕学员作品展示、石雕石刻产品展销于一体,文旅教相融合发展的技工大道。建立“云石工匠”技能竞赛制度,搭建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选拔培养平台,着力打造全国建筑石雕类含金量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竞赛品牌。到2022年,建成石材产品设计大师工作室、石材机械大师工作室和石材雕刻大师工作室,为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四)在产教融合支撑上攻坚突破,实施服务产业发展行动

11.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育。鼓励技工院校或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技工教育集团,引导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并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到2022年,培育10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20家以上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000人次。

12.打造大湾区技能人才输出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工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特别是世500强企业对接合作,共建共享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区域性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等人才培养载体,打造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交流平台。到2025年,与我市职业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达到50家,技能人才合作培养规模超10000人次。

13.打造特色人才评价品牌。探索在不锈钢行业、温氏集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支持企业开发特色人才培养标准,自主制定评价方案、组织实施评价、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认定培育一批企业适用型技能人才。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和就业创业需求,大力推进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开发,培育特色技能人才品牌。到2022年,全市开展自主评价企业达10家以上,开发10个以上特色产业专项能力评价标准。

(五)在扩大技能就业上攻坚突破,实施技能就业创业行动

14.实施“粤菜师傅”培育行动。完善粤菜师傅研究院、定点教育学校、定点培训机构、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以及粤菜师傅创业创新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培育一批技艺高超、具备传承与创新精神的“粤菜师傅”。推动“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发掘一批粤菜师傅名镇名村,塑造“粤菜师傅+禅文化”文旅品牌,推动形成“禅文化+乡村旅游+粤菜美食+食材供应”产业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输出地和粤菜食材供应输出地。到2022年,全市培训粤菜师傅4000人次以上,带动12000名以上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

15.实施“云家政服务人才”培育行动。推动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家政服务企业共建家政服务人才培育联盟。结合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依托我市云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项目,打造全市示范性家政服务综合培训就业基地,大力培育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依托云浮“好易工”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线上家政超市,为雇主选聘家政服务人员、企业招聘、人员求职培训提供线上“一键联系”服务。推进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第二批“1+X”母婴护理证书试点培训工作,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母婴护理人才,着力打造“湾区月嫂”品牌。到2022年,全市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10000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20000人次以上。

16.实施“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育行动。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推动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共建“乡村工匠”培训联盟,重点建设农村建筑工匠、农业种养、农村电商等特色涉农专业(工种),强化师资组建、课程开发、实操实训等深度合作。推广“温氏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培养模式,分类型、分层次加快乡村振兴专业化、适用性人才培养。到2022年,全市开展乡村工匠培训5000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10000人次以上。建设5个乡村工匠重点和特色涉农专业,培育认定10个传统特色工艺传承技能大师,建设10个乡村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

17.实施技能就业创业行动。建立云浮好易工“广东技工”信息库,对接“广东技工在线”网络平台,广泛收集发布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行业企业空缺岗位信息和求职人员信息,定期开展“广东技工”专场招聘活动,促进市场供求对接匹配。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力培育“技能创客”,对有创业意愿且符合条件的技能劳动者,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到2022年,建成5个技能创业孵化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作为人才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任务,层层抓好落实。

(二)落实经费保障。健全资金保障政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广东技工”工程的投入,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广东技工培养、技工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补短板等方面。同时,鼓励督促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技能人才培养。

(三)营造社会氛围。建立工匠文化培育制度,将工匠精神列为院校、培训机构通用职业素质教学必修课,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广东技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广东技工”典型,全方位打造和推广“广东技工”品牌,形成全社会关心广东技工成长的良好局面,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附件:云浮市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责任清单.doc



        解读链接 :于《云浮市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